这几天挟尸要价船主陈波,因为长江流域普降大雨,宝塔湾的水涨了许多。冬泳队员罗鸿飞和队友,依然每天横渡一次宝塔河,顺便救人。大学生救人浓缩成了岸边“人链”纪念碑,不需要他们来一一解说。但唯一让他们感到不解的是,陈波为何还能在这儿做生意? 10天前,两个14岁的孩子在河边玩,失足掉进了河里。三十分钟后,八凌打捞公司负责人陈波又来了,开始和岸边惊呆了的孩子亲人讨价还价,“捞上来8000元,捞不上来1200元。”最后,孩子亲人无法拿出这么多钱,陈波离去。 “这次连电话都没打就走了,打捞船根本没有过来。”在岸边开烟酒副食店的老板周大林告诉独家深读记者。 三天后,孩子尸体浮了上来。 之前,因“‘10·24’长江大学救人事件”中的所作所为,陈波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而这并不是事后陈波第一次在宝塔湾出现。据岸边的人说,今年春天,他就又开始在这里做生意。 为了第一时间打捞尸体,陈波还跟冬泳队有过冲突。“我们救人都很及时,大部分都能救活,这就与陈波只捞尸体有了冲突。”罗鸿飞说。 因为游泳队救助落水的人,还曾遭到了打捞公司的威胁,打捞公司的老板曾说他们“坏了别人的好事。”
“挟尸要价”照片的作者张轶和捞尸老板有无勾结?
第一个问题,有两种猜测:1.张轶“欺软怕硬”,“怕”那个捞尸老板陈波和他的势力,所以只好“欺负”无钱无势的捞尸渔民。让本该被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捞尸老板陈波隐形了,变成捞尸渔民去代罪。2.张轶和捞尸老板陈波达成了某种咱们不知道的协议,于是尽力在公众面前模糊捞尸老板的身影,而将捞尸的渔民推到众人面前来受过。第二个问题:对于自己不利的东西,张轶肯定要隐藏起来啊,谁都会这么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关于“挟尸要价”照片的说明,一开始的说明是“老板陈某在挟尸要价”,后来有人说照片上的人不是老板陈某,就改成了渔民王某,而且还加进去了一些语言。为什么发现错误的时候,明明知道“挟尸要价”的是老板陈某,却不改照片而改文字,改成渔民在要价呢挟尸要价船主陈波?记者有一种毛病,喜欢追求震撼效果,而那张照片姑且不管它原本的意思是什么,但是配上记者从现场七嘴八舌听到的话而臆想成的文字,实在是“天作之合”啊!绝对让记者“爱不释手”!谎言说了一百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真理被大部分人们遗弃时就变成了谎言。关于那个所谓的“金像奖”,人都会要面子,“金像奖”组委会也不例外,他们已经把那个名不符实的照片评成了获奖,如果再去撤销那不是打自己的嘴巴吗?所以,明知道照片和配文存在不符合的问题,再加上里面各个势力的人疏通疏通关系,“金像奖”组委会也要硬着头皮把原先的决定支持下去。越是势力大的组织越是要面子,越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可把错误的变成正确的,把正确的变成错误的。关于捞尸的渔民实在是倒霉,有人质疑,老板收12000元才给捞尸渔民200元,不可信。但这其实是很可信的,渔民都不是有钱人,对于他们来说能挣点钱补贴家用是点钱,不要说只给给他们200元,就是给的再少,他们也会干,他们不干,老板会找其他人干,至于老板收多少钱,和他们无关。就象,公司员工给老板谈成了一笔几十万上百万的单子,再多的利润都是老板的,员工只能拿一两千块钱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