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净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率又称销售净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
二、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二、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1、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100%
3、本年净利润增长额=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扩展资料:企业销售应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应当在发生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⑴采取交款提货销售方式,无论产品(商品)是否发出,只要货款已经收到,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已经交于购货方,即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⑵采取预收货款销售方式,在收到购货单位的预收货款。产品(商品)已经发出时,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⑶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以本期实际收到的价款或以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价款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⑷采取托收承付或委托银行收款销售方式,在发出产品(商品)并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⑸采取委托代销方式,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1。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分离,会计上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税法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并不相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所得税核算采用国际标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金额大小不仅受到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的影响,而且还包括预期以后期间可能应交纳(或者可抵扣)项目的影响金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贯彻了“全面收益”观念,并与会计上核算的本期利润总额(而不是“合法”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一定的配比关系,从而更具有合理性。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乘以适用税率,直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期末、期初差额加以确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各项资产或负债的账目价值与计税基础(有时候还要考虑没有在报表日列示的项目),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
(3)比较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余额,计算其增减变动的差额,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
(4)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确定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5)根据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确定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分析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