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馆是一国驻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美国驻俄罗斯使馆多少人,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美国关闭驻俄最后两个领事馆是个很严重的外交事件,使两国关系更加糟糕和恶劣,但目前还不至于走到断交的地步。真要断交,那就要关闭美国驻俄大使馆了,且俄罗斯也必须从美国撤销驻美大使馆,这才标志两国彻底断交。我想两个核大国断交,失去外交联络手段,失去首脑勾通机制,那么,战争的风险就随时存在,人类灾难就会随时降临。所以,尽管两国是战略竞争对手,但轻易不会断绝一切外交关糸。
那么,美国用关闭领事馆的方式目的就是激化美俄矛盾,给拜登填堵,使之无法重返中导条约等一糸列维护国际关糸的框架协议。俄罗斯的态度是,无论是谁,损害俄罗斯的利益者必然会付出代价。对俄罗斯的反映,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雇员在离境时携带迫击炮弹,这是挑衅吗?
我觉得挑衅的意味不浓,这个雇员毕竟是单人、空弹且又是出境,对一个国家来说挑衅的意义不大。我想主要应从两方面去分析。一、是对俄罗斯安检工作的测试。也许这枚炸弹是该雇员曾经通过安检带进大使馆,而这次再带回去,以检试俄罗斯安检工作的疏漏,以便于今后行动的方便。二、这名雇员本身就是恐怖分子,将炸弹带上飞机后对客机实行恐怖活动。虽然这是一枚空弹,但它已装上了\"引信\",足以毁掉客机,甚至象9.11事件那样,再利用堕机摧毁地面大型建筑。
美国在伊拉克超大使馆容纳了上万人,一国使馆正常多少人?
目前,世界规模最大、造价最高的使馆,当属位于巴格达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
在大约80个足球场的面积上,美驻伊使馆呼啦啦的驻扎着接近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团,这还不包括其他编制的安全部队。整个使馆区,里里外外,光是负责安保的人数,就已经近万了,再加上数千名常规工作人员,使馆最多可容纳两万余人。
(使馆内,巡逻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使馆区内建筑非常全面,高级官员享有独门独户的别墅,使馆工作人员则住在设施齐全的酒店式公寓里。此外,还有专门的通信基站、大片军营、训练场,发电站、游泳池、健身房,学校、医院,超市、快餐店、影视城等等,真的算得上是应有尽有,宛如一个中东“小美国”般的存在。
(巴格达的美国大使馆局部鸟瞰照片)
这座使馆,坐北朝南,南边就是“底格里斯河”,战时可用作一道天然屏障。
使馆内,还建有小型机场,紧急情况下,可供大使馆内的工作人员或美国侨民快速脱身。比如,2020年1月26日,使馆曾遭到3枚火箭弹袭击,数人受伤。袭击事件发生后,靠着使馆的机场,大量人员就地搭乘直升机迅速撤离了现场。
此外,这座大使馆还有为巴格达美国驻军提供补给的功能定位。馆内建筑的牢固程度和保安,均远高于正常使馆标准。
所以啊,看内部,使馆像个美国小城镇;而从外表看上去,使馆又更类似于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安保人员时刻绷着弦,准备来对付那些备着榴弹发射器、AK-47和自杀背心的袭击者们。
最典型的是今年年初,暗杀苏莱曼尼事件发生后,巴格达的美国大使馆被伊拉克群众“围攻”了数日。
尴尬的是,在众人合力之下,连个小偏门都没能撞开。最后,伊拉克民众只得在外墙搞了大量涂鸦,一边叫骂,一边焚烧了使馆外的三辆安保人员使用的拖车。
那么,巴格达的美国大使馆为什么建的如此下本儿呢?客观看,除了监管伊拉克外,更是要在伊拉克建立关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情报的战略中心和活动基地, 让驻伊拉克大使馆成为美国在中东区域内的管理和指挥控制中心。
只是,按照现在的这个发展趋势,伊拉克愈发不愿接受美政府给自己国家的“角色划分”,离心力还是很明显的。非要这么强行维持下去的话,貌似美国那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然,像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这种超大规模、超多功能的使馆,其实并不算主流。一般而言,美国在其他国家的使馆即便规模要相对大些,但也就是几栋建筑而已,仅由少量美国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团负责安保工作,包括在大门口站岗放哨等等。
只有北京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属于例外——美国大使馆外站岗的,是中国武警。
在中国,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只被允许美国使馆院内持枪活动(使馆享有治外法权,某种程度上算是派遣国的“飞地”,所以在圈子里,可以自娱自乐一下),但禁止穿着制服或是携带有海军陆战队标识的物品走出使馆半步。
(驻中国使馆院内,耍枪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人员。这是1980年代,老使馆的照片)
显然,这可跟其他148个国家的美驻外使馆海军陆战队警卫团大大方方的外围站岗、穿军装制服出去撩妹的待遇没法比。
毕竟,在四十多年前的中国,美国还是那个要打到的“美帝”,首都北京还处在满大街围观“洋人”的时代。如果穿着军装的“美帝”在中国的大街上四处游走,甚至扛枪站岗放哨,败坏“风气”不说,还不免让老百姓们产生一种“洋鬼子们”带着洋枪洋炮,又打回来的感觉。
(1999年抗议活动后,美国大使馆的海军陆战队员与中国人民群众扔进来的砖头矿泉水合影。当年还是老使馆)
通常情形下,一国驻外大使馆加上安保人员,也就是不足百人的团队。甚至像北京的美国大使馆,论占地面积和建筑物规模都是同类里面相当大的了,那些只能在院内活动的海军陆战队员,常年也就维持在12人上下。
还有各类外交人员、行政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商务、教育文化等软实力传播的公务员、服务人员等等,这些真正从美国本土来的,大约几百人而已,再加上中国雇员,日常在美国大使馆里“上班”的,一共950人左右。
(2008年,在寸土寸金的亮马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迁入了新建筑,号称继巴格达使馆之后,规模第二大的美国使馆(但还不到前者面积的1/10),下图为使馆模型)
目前,美国大使馆从美国本土派驻的工作人员包括:
美国驻华大使、使团副团、参赞、一二三等秘书、武官(从事军事外交工作)、美国公民服务处主管、非移民签证处签证官、动植物检疫官、商务和经济官、环境、科技和卫生官、联邦航空管理官、农业官、商务官、安全官、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团。
此外,从2010年起,在美国使馆内,还增设了FBI(美国联邦调查局)驻北京办事处的警员。
针对于FBI驻北京的办事处,咱们中国公安部也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内设立了相对应的机构,常驻3名中国警察。这就是国际法上的“外交对等原则”。
不过,除了联合国五常这样的大国,一般来说,正常主权国家的大使馆外交人员并不复杂,主要就包括:大使、参赞、一二三等秘书、武官、商务代表。
行政和技术人员则包括:译员、工程师、行政主管、会计等;服务人员包括司机、修理工、清洁工等。
尤其是一些小国,除了正式的外交人员外,连行政和技术人员都会直接在驻地国雇佣。所以,他们派遣国成员规模非常小,十人左右就可以组团了。
(曾经庇护了阿桑奇六年多的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就是一栋临街建筑,连个院子都没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不但把全球的大使馆个个建的像堡垒一般。早前的时候,驻中国、苏联/俄罗斯使馆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是从本国带来的,连清洁工都不例外。
而且,美国使馆的垃圾从不外倒,全部被安排“内部消化”,各种保密措施做的无孔不入。
除了美国使馆,英国驻中国使馆的规模也不小,但跟美国的侧重点不同,英国在文化传播和旅游、留学宣传方面,做的特别用心。
我上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女生就在英国大使馆实习了半年多,主要工作是协助英国文化软实力宣传,各种的专栏、推介活动,一轮接着一轮。作为旁观者,看到大英帝国如此卖力的“营销”自己,想必真的是着急用钱呢。
总之,一国的驻外使馆人数和规模的多寡、安保等级,主要取决于其国力、同驻地国的关系,更与周边地缘政治局势息息相关。多的上万人规模,俨然一副国中之国,工作人员整日忙翻天;少的呢,可能就一座小楼,不足十人,即便每人身兼数职,还是略显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