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舰(逐渐迫近的巨大战舰)

德系战列特色鲜明大战舰。

大战舰(逐渐迫近的巨大战舰)

首先,副炮比较牛,大选帝侯的副炮配合技能和配件以及旗子之后,能达到11.6km,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副炮射程了,配合上德战的水听,德战无论是冲烟副炮抓驱逐,还是近战副炮慢慢烧对手,都是非常厉害的。

其次,HE点火率还可以(大选帝侯38%),在英系战列出来之后(征服者48%),德战的点火率虽然排到第二名了,但是依旧不影响德战高点火率的特点。副炮流德战往往主炮副炮一起烧,烧的对手怀疑人生。

第三,难出核心区。德战虽然半伤区到处都是,但是真想打穿德战的核心区,很难。九十级德战更是血量充足,走位游刃有余,不用太担心被中出装甲区。

第四,容易着火。这是德战的软肋之一,如果是副炮流德战,战场上应该尽量靠近敌方巡洋,和他一起对烧,互相伤害,如果不是副炮流,请远离敌方的巡洋舰。

第五,船体庞大,转舵很慢。因为血量多,船体肯定大,走位要谨慎,特别是驱逐比较多的时候。

若问德系谁是坑?严格的来说,德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坑船,各级都是中规中矩,特色鲜明。稍微有点坑的可能就是主炮较少的巴伐利亚,和较难上手的格奈森瑙,但是仅仅是略微不容易上手,也并非真的很坑。10级的大选帝侯应该说值得一玩,而且玩法多样,既可以选择406的主炮,也可以选择420的主炮,既可以走隐蔽主炮流,也可以走副炮硬干流。

至于巡洋,各系特点不同,没有什么好不好的。

日系巡洋就是烧,虽然现在隐身炮被取消了,但是不错的转舵让日巡可以很好的拖刀。

美系巡洋就是日山,尽量的找小山,然后不停的洗,洗的对方怀疑人生,洗的对方进退两难。

苏系巡洋炮线好(顶级),适合远距离洗战列,烧巡洋。

德系巡洋中规中矩,防空中上等,主炮中上等,伪装中上等,鱼雷中上等。

英系巡洋是轻巡,主要任务是偷驱逐,解决了驱逐之后,拉烟耍流氓。

法系巡洋跑得快,主要任务是远距离的洗战列,洗的他想打你打不着,不打你心里不爽,为全队减轻了压力。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排水量军舰能抵挡多大海浪狂风?有什么科学依据?

说的这个海浪狂风有多大,按蒲氏风级1至16级标准,风的速度是按米/每秒计算,风力10—12级就是狂风,当然,这个是指海上风力。大风的同时还会引起海浪,风力10—12级的狂风会产生浪高9—10米的巨浪。

大排水量军舰能否抵挡住这样的狂风巨浪?准确的说,不能。

任何军舰船舶,包括所说的大排水量(大吨位)都不可能抗衡这种大自然威力。台风和飓风只是名称和海区路径不同,但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以台风眼为中心的300海里距离圈内的浪峰和浪谷,是任何大型(大吨位、大排水量)军舰船舶的克星,这个海域不是抵挡多大海浪狂风的问题,越是大吨位、大排水量)军舰船舶越容易造成船体折断,浪峰和浪谷的作用力使船体形成中拱中垂和剪力现象。

如果是重载或低干舷舰船,在一浪接着一浪的情况下,大量海水涌入舰船舷侧,这几千吨甚至上万吨重量推力,会改变舰船应有的摇摆周期和复原力矩,使其不能快速恢复,极可能发生舰船倾覆。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海上进行训练时,由于采取避台抛锚措施,但还是受到台风的袭击,整个舰队战风斗浪损失惨重,多艘舰船因走锚而相撞沉入大海,而这还只是在台风边缘。

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海军编队在菲律宾海域也同样经历了一次台风袭击,大小舰船损失近一半,而这个台风是刚刚形成不久,威力还不是很大,受损舰船可能与战争特殊时期的快速建造质量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舰船在海上大风浪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出现意外的灾难性事故,这与舰船的结构、船型、排水量和吨位等等参数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都懂,人定胜天在这儿不好用,只能相信科学。现在的海洋天气预报就是小渔船都能实时接收,况且设备先进的大洋航行舰船。就拿危害性最大的台风来说,航行舰船每天能收到的各种气象海浪海况预报和台风形势、范围、移动路径及分析图表多达十几种,每一种间隔时间4—6小时。舰船可通过卫星接受本船台路径前方的气象,判断台风移动路径是否影响本舰船,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避台措施。

如果12小时内会遭遇台风影响,而台风就在舰船前进的路径上,对中小型舰船就应择地锚泊避台,对于不方便锚泊的大型或超大型舰船可选择绕航,或加速抢在台风前面通过,或减速淌航等待台风过后在继续前进。

所有舰船都有抗风等级标准,这是通过科学计算的,只要不超过这个标准上限,舰船就应该没事。但不要忘了,海上实际的风力浪高可能远远大于气象预报的数值,一叶孤舟硬闯惊涛骇浪想想都觉得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