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亭山在哪里、原文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3、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4、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宣城三月三为什么爬敬亭山?
三月三,宣城之所以爬敬亭山,是有历史传承和文化继承的!
历史传承原因:
“三月三”是中国一个古老节日——上巳节的俗称,这个节日起源于周代,老百姓们穿春装,后来到了曹魏以后,就把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日。到汉代,上巳已成为节令。每逢此时,男男女女穿上新缝制的春装,结伴而行,采摘香草,到水滨祭祀洗浴,宴饮游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到了唐代,上巳节完全演变成以郊游踏青赏春祈福的活动,从而流传至今!
历朝历代,都有诗人和文学家作诗赞美:南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描绘此番胜景:“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翻莺乱,云行芳树低。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李白则是:“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春草遍绿野,新莺有佳音”、“手舞石上月,膝横花下琴”。
所以上巳节经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熏染,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游宴节日。
上巳节所蕴含的人文特质与敬亭山深厚的诗歌文化非常契合,所以每到这天,宣城人举家出游,登临敬亭山。“三月三·敬亭山”成为宣城沿袭千年的习俗。
文化继承:
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城市从2014年开始,举办“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活动,今年2020,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应该是第七届了!
希望我的介绍,能帮到你!
李白第几次登的山写的独坐敬亭山?
七次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慰的生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