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鱼的做法:青海湟鱼好吃吗?怎么做?

金檐四宝湟鱼

青海湟鱼的做法:青海湟鱼好吃吗?怎么做?

【所属菜系】 全部

【特点】 形态美观青海湟鱼的做法,曰味多样,风味独特。

【原料】

隍鱼一尾(约重一千克),虾仁25克,鸡蛋清3只,面包200克,猪肥膘50克,青笋50克,水发海参”克,鸡脯肉”克,熟猪油200克,番茄酱50克,葱、姜,蒜、盐、酪、味精各适量青海湟鱼的做法。

【制作过程】

将湟鱼刻腹去内脏洗净,取头,去腮剔除脊背骨,一切两扇带尾,鱼肉上剖十字花刀,用盐青海湟鱼的做法、料酒腌渍片刻待用。海参、青笋 鸡脯肉切成 厘米见方的丁。

用虾仁、蛋清、肥膘制成虾茸,抹在修成金蟾造型的面包上,再以湿油炸成金黄色,摆盘一周。湟鱼肉上拍干纸炸好,鱼头炸好,?

裸鲤,也就是青海湖湟鱼吃什么

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也叫无鳞鱼,英文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学名普氏裸鲤。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 是一种杂食性的底栖冷水性无鳞鱼,耐盐碱能力很强,适宜生长温度在13-15度之间。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或幼虫和钩虾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型高原鳅或水生植物碎片。

湟鱼属中型鱼类,每尾约一斤左右,较大的五至六斤,最大的可达十多斤,肉质肥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很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鱼体含脂肪百分之十点二三,含蛋白质百分之十八点五八,属上等鱼类。它同泰山的赤鳞鱼、富春江的鲥鱼、洱海的弓鱼和油鱼,并称我国五大名鱼。 湟鱼原产于黄河流域,所以酷似黄河鲤鱼。它的祖先是有鳞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几乎全身裸露的鱼类。青海湖盛产惶鱼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746年的《西宁府新志》。1938年,孙健初记述青海湖地区地质时写道:“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湟源一带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获,干之以待出售。”每年3月下旬,湖面的坚冰刚刚消融,几乎清一色的湟鱼,就开始成群结队地游向与青海湖连通的淡水河。它们溯河而上,排卵受精,繁衍后代。6月正是产卵盛季,在湖西北的布哈河口附近,密集的湟鱼,大都1尺左右长,争着进入河道,堵塞在那里,真是多到“牦牛喝水踩死鱼”的程度。鱼儿相互追逐,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捕鱼季节,一网最多可拉到5万斤,最高年产达到2.3万多吨。由于对高寒地带的湖水有良好的适应性,且耐盐碱,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向气候寒冷、高盐碱性的湖泊及养鱼池引种驯化的主要鱼种,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引种驯化鱼类。

青海湖为青海湖裸鲤的主要分布区,占青海湖鱼类全部资源量的95%以上。青海湖裸鲤在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中也有分布,但在尕海湖中不能生存。

在海心山和鸟岛之间方圆十五公里,水深约二十米左右的范围内,因食料丰富,湟鱼比较集中。湟鱼的天敌主要是鸬鹚、鱼鸥和棕头鸥;条鳅和端足虾类也经常袭击鱼卵。由于大量捕捞,湟鱼贮量已大为减少。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概算,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仅五万吨,每年持续产量约为四千至五千吨。

  大量开发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后。一九三八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民在考查青海湖时写道:“水中饶有鱼类,色黄无鳞……仅有湟源一带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获,千之以待出售。”据记载,每年夏季青海湖水上涨时,随水溢至岸上的湟鱼多达千百万尾。当地人拾取后,将鱼腹剖开,去其肠渣晒干(俗称“干板鱼”),运至各地销售。冬季湖面结冰,附近居民有凿冰钓鱼(名曰冰鱼)的习惯。只要在湖面上凿个冰窟窿,有些鱼便会自动跃出冰洞,可见湖内湟鱼之多。开始大规模机船捕鱼,夏季一网可打五万斤,冬季凿冰下网,也能打鱼万余斤。由于当地群众过去不食鱼,也不捕鱼,所以湟鱼见人不惊,几乎随手可捉。据了解,不吃鱼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佛教戒律的限制,只食牛羊等蹄为双趾之兽类,对非蹄或有爪动物均不吃。二是传说中的鱼为龙之同种,如有伤害必起大风雨,殃及账房人畜,故藏族同胞不但相戒不食,并且还买鱼“放生”(放进湖里)。这些习俗为湟鱼的自由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青海湖中惟一具有利用价值的鱼类,青海湖湟鱼正面临产卵河道来水量减少、湖水变咸变碱、人为偷捕三大困扰,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1964年春,国务院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中,把青海湖湟鱼列为国家重要和名贵的水生经济动物之一,并列为保护对象;1979年4月,国家水产总局重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青海湖湟鱼被列为重要保护对象;1980年4月,经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青海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在青海省水产局增设渔政管理科,主要负责青海湖及附属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1982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制定了《青海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实施办法》,规定每年的4月-8月15日为禁渔期;1992年经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对青海湖渔业资源的增殖、管理、保护作出了详尽的法律规定,使青海湖渔业资源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

1982年11月至1984年12月底,冬季禁止一切捕捞活动;1986年11月至1990年10月31日,对青海湖实行冬季禁捕,明水期限产1200吨,并规定只能在深水区限产捕捞;1994年11月至2000年12月31日,限产由1200吨降至700吨;2001年至2100年对青海湖实施全面禁捕,停止一切捕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