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谢邀,我是小马评古今。看到你这个题目的一瞬间,我觉得挺可笑,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的野外遇到老虎了呢,该怎么办兽王的狩猎 仙鹤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我觉得野外遇虎,你对他耍“虎鹤双形”的话,大概率这会是你最后的才艺表演,请记得打开摄像头,留下这珍贵的瞬间兽王的狩猎 仙鹤。

当然,如果这是一只有爱心的老虎,恰好也不太饿,或许会在你动作不太招摇,表情不太恶劣的情况下,慢慢的离开兽王的狩猎 仙鹤。而留下原地发呆的你,记得回家先换条新裤子哦。

接下来正式的谈一下,如果野外遇虎,该如何保命:

①首先不要太过惊慌,老虎的天然食谱里不包括人类,老虎一般不会冒险,也很少和猎物正面硬来,只要你不做出明显的威胁动作,它一般不会先攻击你。

②不要把后背留给老虎,一定要保持和它正面面对,因为猫科动物喜欢背后袭击,你的背部容易激起它的猎杀欲望。

③慢慢的向后退,但是幅度不要太大,不要试图快速逃跑,你是跑不过它的,而且逃跑时你的姿势像极了普通的猎物,会刺激它攻击的本能。

④如果还能讲得出话来,记得慢慢的拿出手机,拨打求救电话,语气平稳一点,不要刺激它的耳膜。

总结一下,如果野外遇虎,尽量不要武力对打,没有郭靖那样的雄厚内力,别说“虎鹤双形”,就是“降龙十八掌”也分分钟被秒,还是谨记我告诉你的秘诀吧,这样至少还有一丝生还的希望。

我是@小马评古今 ,敬请指教。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君主因为动物而死?如何评价?

这个还蛮多的,比如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御花园溜狗,突然冲出来一只猴子攻击他的宠物狗。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打狗看主人啊,亚历山大看这猴子这么嚣张,立马抄起一根棍子冲上去帮忙。一茬架,猴子也有帮手,又跑来一只猴子参与战斗。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在这起恶性冲突当中,国王被猴子咬了两口。猴子被抓住后当场处决。但亚历山大的伤口很快感染,二十来后因为败血症去世。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他的死对历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死后,他的父亲康斯坦丁一世回国复位,改变亚历山大的国策开始进攻土耳其,结果被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打败。希腊军队死了二十五万人,希腊还丢掉了大片的土地。丘吉尔评价:一次猴子咬伤导致了25万人的死亡。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兽王的狩猎 仙鹤:如果野外遇到老虎,对着他耍一套“虎鹤双形”会怎样?

这是国外的。中国的也有,比如春秋时期就有两起,我出版过一套书,叫《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

里面就收录了这两件事情,现在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一个事情发生在卫国。

卫国也是老牌的中原大国,但经过公子州吁,卫宣公,卫惠公等老一辈有产阶段的大力折腾,国家实力江河日下。而卫懿公再接再厉,在亡国这个领域玩出了花样。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位仁兄喜欢养鹤。爱好动物并无指责之处。下了班,到皇家动物园看看仙鹤,也能培养情操,放松精神,至少比逛后宫有益身心,但这位卫懿公坏就坏在个人爱好与工作职责不能很好的区分开来。

为了不让鹤在园里闷着,卫懿公经常出去溜鹤,这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但卫懿公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他让鹤坐着大夫的车子出游。

在春秋时,车子还没有得到普及,绝大部分都是公务用车,只有大夫及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乘坐。孔子老师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去世时,家里没钱办葬礼,颜回他爹颜路请孔子帮忙,请孔老师把自己的配车卖了厚葬颜回。孔子以自己是大夫,出去不能没有车拒绝了。

可见,车子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礼的外在表象。

现在,卫懿公竟然让鹤坐公务员的车,那岂不成了鸟车?而这些配车的鹤还有一个响应的称号:鹤将军。

卫懿公为自己这个荒唐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狄人进攻时,卫国号召卫国人民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应者寥寥。卫国人表示,国君你还是领着你的鹤将军去跟狄人作战吧,鹤已经有禄位了,哪里用得着我们?

动员工作结束之后,偌大的演兵场空空如野,卫国人集体躲到了山里。这样的场面,卫懿公要负主要领导责任。但让人钦佩的是,卫懿公虽然玩物,并不丧志。虽然没有召集到足够的军队,但他没有退缩,依然决定出征。

他将传国之宝玉玦交给了大夫石祁子,把象征国君权威的箭矢交给了宁庄子。

“你们用这两样东西守护国都,只要是有利的事情,你们不用请示我了,放胆去做!”

最后,他把一件绣衣交给自己的夫人,告诉她:“你要听这两个人的。”

这大概算交侍后事了。

卫懿公前往战场,碰到了狄军后,他亲自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因为实力差距太大,卫军大败。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就该易帜换装跑路了,很多国君都干过这样的事情。

在手下请国君换车时,卫懿公毅然拒绝了,他依旧打着自己的旗号,驾着车横冲直撞,最终战死沙场。

这一刻,卫懿公是一个勇敢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砍死了卫国的国君,狄人清点了一下俘虏,发现有两个官员模样的。

狄人决定让这两位在前面带路,进攻卫国的国都。这两位主动交待,他们是卫国的大史官华龙滑和礼孔,掌管着卫国的祭祀,不如你们放我们回去,我们替你们打个前站,这样你们才顺利得到卫国。

这就是欺负狄人没文化了,史官顶多也就记录一下国家大事,国君言行,怎么轮得上主持祭祀。这个明显的谎言竟然骗到了狄人。

狄人是怕鬼的,要是跑到卫国,卫国的祖先显灵出来吓他们就不好了。于是,狄人同意了,让这两人先行出发。数天后,狄人也来到了卫国,卫国的城门大开着,狄人大喜。

卫国一定是打开城门迎接我们。

狄人蜂拥进城里,准备大发一笔横财,结果把卫国的都城逛了一遍,连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卫都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两位史官跑回来后,告诉守城的大夫石祁子跟宁庄子,狄人军势甚猛,都城已经守不住了,趁早逃跑吧。

石祁子看了看卫懿公留给他的玉玦,宁庄子则看了看自己得到的箭矢,马上同意了这个看法,当天夜里就打开城门,率领卫国人跑了个干净。

狄人愤怒了,他们远道而来可不是来参观卫都的,他们要的是财宝以及可以充当奴隶的俘虏。愤怒之下,狄国人循着卫人逃跑的方向追去。

大概是带的东西太多,在黄河边上,卫人被狄人从后面追上。一顿冲杀之后,狄人终于得到了自己想到的财富跟奴隶。

等幸存者渡过黄河,清理人数,卫国只剩了七百三十人。

卫国已经亡了。

在我看来,卫国人之所以不愿意出战并不全是因为鹤的规格用车,而是卫国人本来就厌恶卫懿公这一脉,自从当年卫宣公被老婆宣姜的枕头风吹昏,杀了卫国贤者公子寿之后,卫国人就一直没有原谅这一家人。史书记载,卫国人常欲败之。

现在他们终于达成所愿,但他们忘了自己本就跟卫国是一体的,放任外敌入侵,同样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另一个卫国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举动。

卫国的幸存者渡过黄河之时,卫国大夫弘演却奔向了战场,在卫国跟狄人大战时,弘演在外国出使,回到国内,卫国却已经不在了,国君也下落不明。

战场上残矢满地,横尸遍野,弘演怀着凄凉的心茫然四顾。错过这场大战的弘演唯有通过替国君收尸来弥补遗憾。在一处行军营地,他找到了卫懿公的一部分。

卫懿公战死之后,狄人分食了他的身体,只剩下一副肝。

弘演瘫倒在地,呼天抢地,嚎啕大哭,直到哭不出声音。良久,他说道:国君已经没有了身躯,就用我的身躯来安葬国君吧。

说完,弘演用刀子切开自己的腹,掏出自己的内脏,然后将卫懿公的肝装进去,用自己的身体为懿公做了一付肉体棺材。

这种为国君死的忠臣思想显然已经过时了,但弘演的死最终却脱离了为国君效忠的范围,而达到了为国家而死,为国民而死的效果。

这是卫国的事情,还有一个食指大动的故事。

新继任的郑国国君灵公当上国君不过半年,就被国内的大夫给杀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让有人有些哭笑不得。

有一天,郑国的两位大夫公子宋跟公子归生上班。进宫后,公子宋的第二个手指头突然动了一下。古人将手指分为巨指、食指、将指、无名指、小指。巨指就是大姆指,将指就是现在的中指。因为最长,所以可以称之为手指中的将军。而第二个手指,因为常常用来伸到汤里尝咸淡,所以称之为食指。

公子宋连忙把手伸出来给公子归生看。

“以前我食指动的时候,就一定能吃到奇特的美味!”

这就是食指大动的由来。公子归生还不相信,公子宋则神秘地说,走着瞧。

进了宫,结果发现宫里的大厨正在切一只大鳖。

说起来,这只大鳖还是楚庄王送过来的。大概是送给郑灵公,祝贺他继任国君的。这跟我们现在喜欢送人家大熊猫一个道理。也算是楚庄王别出心裁,开展了一次王八外交吧。只是不知道郑灵公为什么不把这只代表着楚郑两国深厚友谊的吉祥物圈养起来,而是杀了吃肉。

两位郑国大夫相视一笑,果然有肉吃啊。

这一幕被经过的郑灵公看到了,大为奇怪。问他们为什么笑。

于是,公子归生就一五一十的将进宫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郑灵公没说什么,只是大有深意地朝公子宋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今天果然加菜,大家一起吃鳖肉。郑灵公召集大家,却突然下了一个命令。

“今天谁都可以吃,就是公子宋不能吃。”

你不是食指大动,必尝美食嘛?我偏不让你吃!

这其中的原因牵扯到一个很深的心理学问题。在郑灵公看来,这肉虽然是给你们吃的,但在没给之前,还是属于我的,你们不能打它的主意。不然,我就偏不给你吃! 于是,公子宋眼睁睁看着大家分肉吃,自己咽着口水,喉咙上下滚动,过了一会,公子宋突然站了起来。径直朝煮肉的大鼎锅走了过去。这应该是吃火锅,肉不是从厨房端出来的,而是直接摆在大家的面前。

公子宋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张口结舌的事来。

公子宋伸出那个会预言的食指,伸到鼎锅里蘸了一下,然后放回嘴里吮吸了一口。

嗯,这是这个味!

尝了味道之后,在郑灵公怒目之下,公子宋大摇大摆地走了回去。

不让我吃,我偏要吃!

这个史事就是染指这个词的由来。

话不能乱说,东西也是不能乱染指的。很快,公子宋就收到了一个消息。郑灵公对他当日吃鳖肉的事情很是愤怒,准备找机会杀死他。

不过是一块鳖肉,就要打打杀杀。国君没有国君的气度,臣子没有臣子的风度。郑国竟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公子宋也不含糊,准备先下下手为强,为此,还找到了当初一起进宫的公子归生。这位公子归生也算这件事情的见证人,而且他还是郑国的执政,颇有些才能,前面率郑军打败宋国的华生大夫的就是他。

听了公子宋的计划,公子归生沉默了一会,叹道,“畜牲老了,人还不忍心杀死,何况是国君?”

“你不干?”公子宋瞪着公子归生。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公子宋转身就走。

过了一段时间,公子归生就发现,公子宋竟然在郑灵公面前诬陷他。

看来,不与小人为伍是不行了。公子归生只好找到公子宋,表示就听你的吧。

这一年的夏天,两人合伙把郑灵公给杀了。

史书以“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记录了此事。

这个记录在“春秋笔法”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是,孔子同时记录了公子归生与郑灵公的名字。

在弑君事件中,如果只是国君的罪,就写出国君的名字,而凶手则隐去,替代为国或者人。比如宋昭公被杀,就记录成“宋人弑其君杵臼”,齐懿公被杀记录为“齐人弑其君商人”。如果只是臣的罪,就写出臣的名字。这种情况并不多。最多的当然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的例子。这样的情况下,国君跟臣的名都会写上,以警戒后人。

当然,记录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赵盾弑晋灵公事件里是写“赵盾弑其君”,本来应该把晋灵公也写上的,但为了突出表彰董狐的秉笔直书,孔子就没有改动董狐的记录,直接摘录了过来。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孔子只写了公子归生的名字。

论起来,这件弑君事件的主谋应该是公子宋,但公子归生作为郑国执政大夫,明知道公子宋有逆谋,却不举报,还参与其中。就被孔子老师提到了批判的第一排。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可恶的人不是作恶的人,而是面对恶保持沉默,或者同流合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