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灰雀教学设计,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扩展资料:
《灰雀》是阿列克谢耶夫创作 、李声权翻译的一篇短文,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课文 ,由金锋朗读 。
作者简介:
阿列克谢耶夫(Aleksyev,Vasiliy Mihaylovich 1881~1951),出生圣彼得堡,于前苏联汉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1902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1916年获硕士学位,1918年任教授,翌年获博士学位。长期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东方学院等处任教和工作。
曾先后到中国、英国、法国进修和讲学。阿列克谢耶夫继比丘林和瓦·瓦西里耶夫之后把俄苏汉学推向新的阶段,对其任务、目标和方法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并且培养了如费德林、艾德林等汉学家。
阿列克谢耶夫一生译著甚丰。有《中国论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中国文学》(论文集 )、《中国风情录》、《旧中国游记》、《东方学》、《中国古典散文》等。他翻译、作序的几种聊斋故事集曾多次再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灰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列克谢耶夫
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第一自然段先写灰雀什么?
《灰雀》第一自然段先写灰雀的美丽和可爱,再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为下文列宁找灰雀作铺垫。
列宁爱鸟,每天到公园散步还经常给灰雀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爱孩子,是因为小男孩很诚实,虽然是他捉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他看到列宁很伤心,以为那只灰雀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就把灰雀给放了。
1.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2.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这些内容说明小男孩其实知道灰雀的情况,因为他说得很肯定,而且最后灰雀真的回来了。但为什么他不敢对列宁说灰雀的去向呢?而且,他为什么之前又对列宁说没看见呢?这些课文里都没交代,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小男孩是不是对灰雀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以致他要隐瞒灰雀的去向呢
嗯,我想,可能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放在家里玩了。但是,后来他答应列宁灰雀会飞会树上,意味着他已经决定把灰雀放走。后来,灰雀如他所说的回到树上了,所以说小男孩言出必行,是个诚实的孩子。
《灰雀》这一课文中心人物是谁
《灰雀》是小语课本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在该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老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倒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理由是:
一、从课文的主要内容看.该文主要叙述这样一个事件:灰雀欢跳—→灰雀失踪—→
灰雀复现.而这一切的“幕后操作者”是一位小男孩,由于他的偷捕导致了灰雀失踪,由于男孩的改错致使灰雀复现.而列宁在该文中是个视角人物,起了了引线作用,通过他的眼睛发现灰雀失踪,通过他的诱导致使孩子醒悟并放了灰雀,对于孩子来说,列宁俨然是位良心导师,是孩子转变过程中的催化剂.
二、从作者、编者的教育意图看.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编者选择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在于,劝导我们的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缺点.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会犯些错误,有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能加以改正,这样的孩子在他人眼中仍是诚实的孩子,仍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宁这样的伟大的尊重.
三、从文中人物所带有的行为和品质看.从列宁在此文中的主要行为和品质看,他平易近人,热爱自然,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没有当面指责他的过错,而是通过平常的话语暗示小男孩要改正错误.若把列宁定为中心人物来讲课文,能受到最大启迪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列宁的做法让老师们加深理解了“要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一个道理.小男孩在文中的主要行为是:一开始撒谎,后来改正了错误,其品质就在于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这一点倒是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把小男孩定为中心人物来教学,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中心人物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只有从文中找出中心人物,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环节的连缀才有条理,围绕中心人物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关键.,灰雀》一文中虽然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但并不等于说列宁就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我认为文中对列宁作细致的描写是为小男孩的出场设下伏笔,起铺垫作用.把小人物和伟人放在一块写,通过伟人的视角来展现小人物的某些品质,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我们在教学中若仅凭对人物描写的文字数量着手确定中心人物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
希望能帮到你!您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