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怎么写:童谣怎么写五年级

  我与童谣

童谣怎么写:童谣怎么写五年级

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中心校 张志晨

童谣自古有之,而且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童谣怎么写。不论童谣的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
  

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到底该把什么样的东西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童谣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永远的记忆。我永远怀念童年那些美好的童谣。

一、 我与童谣不解之缘

我对童谣的接触是从儿时开始的。记得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经常一边做游戏,一边说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蹲下,起来,……”还有个喊着说的:“急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小姐送信来,要哪个,……要你家干草垛,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任你挑。
  ”这类童谣挺古老,也很好玩,但没思想教育意义。

有思想性的也记得几个。你像“报告司令,你妈有病,今天不死,明天立正。”这显然是痛恨国民党的。

也有俗不可耐的。像“秃脑亮,摸电棒,摸到北京搞对象……”

更有小伙伴之间骂仗用的。“小报告小报告,叫你屁股起大泡;起大泡找你爸,你爸踢你一百下。
  ”这个应该是我的童谣处女作吧。

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县文联华景玉同志到兴隆镇来征集民间故事和“瞎话”,意在抢救民间文化。那个时候,我当班主任,在这方面发动学生和家长做了一些工作。除了收集与整理,我也是做了一些创作的,因为我看到了童谣的优点。
  

童谣也称儿歌,历史渊源久远。有些是打油诗、顺口溜,有些是民谣、民歌,也有些是正统的古诗词。童谣流传于儿童之间,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易于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原因是特别适合儿童心理。

因为童谣易记,我就把一些学法方法编成了顺口溜,像《作业歌》、《作文歌》,再就是《分段八法》、《外貌描写九招》什么的,反正挺多的,用铁笔刻蜡纸,用油印机印,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如《作业歌》:

“抄题对题抄对题,读题审题试答题,定好格式写答案,检查验算要仔细。根据题型找题理,会了一题会百题。”

也有关于识字的长短句,用“有子享清福,老了当大亨”区分“享、亨”。还有顺口溜:“一颗象牙口外翘,卡在喉里快扣掉。白纸不用没污点,黄土包从田中冒。
  ”分别用来记忆“象”中是“口”、“喉”中无“丨”、“纸”下无“丶”、“黄”中是“由”。

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一用就见效。但,实行范围,仅仅是自己的班级,受益的仅仅是五六十个学生。

后来我调入得权小学任教导主任,2003年教育体制改革,教导处只有我和一位大队辅导员。
  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师训、督导、档案室建设……都我一个人具体负责。校长杨文琴同志对我说:“你能写,就写点新鲜东西,让孩子背,光靠我们四个人执周,不行。”“我们四个”指的是正副校长、我、还有一位大队辅导员。说“不行”是因为当时得权小学有学生1400多人,这年又搬上了新教学楼。
  有太多的事要做,也做不过来。要是写点东西,让孩子们自觉约束行为岂不是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要想出一些办法才行,我就开始创作《一日行为歌》。从此一脚踏上了童谣创作的里程。

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我不再介入德育工作,便停止了德育类童谣的创作,而转写内容与教学相关的童谣了,如《上课行为歌》、《读书歌》、《作文歌之过五关》、《作文歌之作文很简单》等等。
  

为了创作,我也开始研究中华民谣,也就是旧童谣。

二、 如何看待旧童谣

旧童谣大都反映一些生活场景。除了逗小孩子乐儿,再就是教说话、数数,也有明辨是非的,鞭笞丑恶的,但不多。像这首: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

它是正经八北的童谣,但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童谣。那种“直指人心、直导行为”的童谣,那种对孩子有很大教育用处的童谣。我们让孩子们传唱童谣,不是为了取乐。我们要的是“益心利行”,给的是思想,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保驾护航的方法,是滋养心灵的鸡汤!

尽管过去的一些老童谣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没有时代气息,但旧童谣对新童谣的创作有极强的借鉴作用,可以让人在因循中发展,在继承中提高。
  

由于旧童谣的作者就是小孩子或深谙儿童心理的成年人,加之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经过一代代人的润色补充,渐臻完美。这些童谣深深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和儿童的实际生活最为贴近,在表现儿童情趣上尤为突出。

因此,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应该是童谣创作的最基本的准则。
  

另外,借鉴旧童谣创作新童谣,还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求表意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朴素率真。

二要手法多样。可用拟人、夸张、起兴、问答、排叙、比喻、迭沓等手法。

三要布局灵变。我基本上采用三言、五言、七言,或者三者交换着用。

四要尽力包蕴哲理、传知知识。
  

五要力求自然天成,琅琅上口。

总之,要想写好新童谣,必须熟知并学习旧童谣。

三、 童谣的变异

新童谣,是为孩子们作的短诗,强调韵脚,要求琅琅上口。但新童谣的发展出现了分歧:

一是灰色童谣注入校园。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这种充斥暴力的“灰色童谣”在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占有一定的市场。比如励志歌曲《真心英雄》被恶搞为: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

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以及厌世颓废充满色情的“顺口溜”:

“上学苦、上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
  

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

灰色童谣也叫“痞子童谣”,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流传,内容灰色、形式简短、语言庸俗。例如:

“一年级的小偷,

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

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

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

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
  ”

我以为,灰色童谣的产生是社会垃圾文化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结果。灰色童谣是一种病毒,瘟疫般地扩散和感染着少年儿童。可以看出,灰色童谣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发泄稚嫩的牢骚,是对时下应试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叛,也反映了学校里和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

但,如此蔓延流行,势必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
  

二是校园新童谣的兴起。

要与灰色童谣对抗,便产生了校园新童谣,也称绿色童谣。实践证明,它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柄利器!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由于优秀童谣的稀缺,一些灰色童谣便乘隙而入,污染着孩子们的心灵。
  据有关部门调查:28%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前就开始唱流行歌曲、说“灰色童谣”,到了初中,所有的孩子都有此经历。

灰色童谣之所以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孩子们的生活缺少鲜活明快的童谣,缺少经典!

现在的儿歌,有的节奏拖拉,有的死气沉沉,有的内容枯燥,有的缺乏时代气息,有的说教意味太浓。
  有的童谣或者只是幽默,或者没有生活味道。还有的浅白得粗俗,语言虽然自由无拘束,但不上口。

包括我创作的童谣在内,还称不上经典!

但,好歹我们有了一些绿色童谣,可以为孩子们调“一杯羹”了。

为此,我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为孩子们大力推广一些“绿色童谣”,让优美的童谣荡起双桨,轻轻划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