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由于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夕类的诗词,因此也被现代人当成“中国情人节”,然而从乞巧节、女儿节、穿针节等别称看,七夕节更像是女子的节日,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女子曾在七月初七夜里乞巧、乞福和乞情,更不知有多少女子曾留下七夕节的诗词?
一、南朝刘令娴《答唐娘七夕所穿针诗》:
倡人助汉女,靓妆临月华。连针学并蒂,萦缕作开花。孀闺绝绮罗,揽赠自伤嗟。
虽言未相识,闻道出良家。曾停霍君骑,经过柳惠车。无由一共语,暂看日升霞。六甲番人解读:刘令娴是梁朝女诗人,神童刘孝绰三妹,徐悱之妻,这是一首收到针线赠品的答诗,“连针学并蒂,萦缕作开花”描述了唐娘针线之巧,并蒂莲花也暗含美好祝福,可惜正值妙龄的孀妇早已无心打扮,收到赠物也只能自怜自伤。
二、唐代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六甲番人解读:诗如其人,鱼玄机的这首七绝也是十分大胆的,描述了李近仁到来时她的喜悦心情,七夕夜她拜灯花期盼情人到来,第二天就迎来了潘岳一般俊美的李员外,“不羡牵牛织女家”是勇敢示爱之句,表达了她希望长聚的美好愿望。
三、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六甲番人解读:清照此词借虫鸣落叶起兴,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离愁别恨,其中叠词的运用甚是巧妙,值得仔细体会。
四、南宋朱淑真《鹊桥仙·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六甲番人解读:朱淑真的词多幽怨,此词亦如是,七夕夜西风小雨消暑,但淑真却依旧想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心生愁绪,深夜里未婚的少女们仍在乞巧,牛郎织女今夕相会让人们满意了,但淑真却提出疑问:为何不能让牛郎织女们从此朝朝暮暮相厮守?
五、南宋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六甲番人解读:自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后,很多词人都爱用这个词牌来写七夕,朱淑真、严蕊等皆是如此,这首词也是写七夕节穿针线,也是想象牛郎织女的故事,然而却带着几分怀疑,对美好愿望能否实现的怀疑,人间忙于针织,喜鹊却懒于搭桥,牛郎织女已无心思耕织,看来今晚相会不成了,我们等了一年,其实天上不过隔了一夜而已。
六、明代叶小鸾《七夕后夜坐,红于促睡漫成》:
池畔芙蓉映碧萝,岁星今又隔银河。侍儿未解悲秋意,明月高悬怯素罗。六甲番人解读:叶小鸾是晚明文学家叶绍袁幼女,貌姣好,琴棋书画皆通,被陈廷焯评价不减朱淑真,可惜十七岁就夭折了,这首诗题目的“红于”是她的侍女,七夕夜深,红于催她睡觉,她因此有感而发写下自己悲伤情人经常分离的心情。
七、明代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六甲番人解读:德容是明末清初江南女僧,因丈夫张我朴为科场所累流放,德容因此出家,《七夕二首》都带有愁恨,其二是“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在他人看来是如愿以偿,但德容却只看到令人断肠的庭前一玉钩。
以上七位古代女诗人的七首诗词,不知您最喜欢哪一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