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成书距今多少年:礼记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礼记成书距今多少年:礼记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子不言父之过”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成书距今多少年: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虽然戴圣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里面很多是假托孔子的说的,但这句话根本不是孔子说的。因为关于父母不正确时,子女该怎么做孔子有明确的论述。

礼记成书距今多少年:礼记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礼记成书距今多少年:礼记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孔子说:“跟父母相处的话,父母做的不对要跟父母讲。但如果父母不听的话,还应该像以前那样尊敬父母。继续任劳任怨的为父母做事!”

不但孔子在《论语》中讲过这个问题,并且在《孝经》里,也曾有论述!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选自:《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翻译过来就是,曾子对老师说∶冒昧的问老师,做子女的只要遵从父母的命令,就是孝顺吗?”  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父母有据理力争的子女,就不会陷入到不义之中。因此在父母决定做不义的事情的时候,做子女的一定要争,如果不争不是陷父母于不义吗!因此当遇到父母要做不义的事,必须争,如果这时候遵从父母的命令,这才是不孝!”从这里可以看出,“子不言父过”这不是孔子说的。而是汉代的戴圣说的。

当然是不是戴圣说这句话就毫无根据呢?也不是!

《论语·子路第十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这里面了。”

孔子这里指的是如果父亲犯了罪,不主张做子女的出来大义灭亲,举报父母!为什么孔子要这么做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亲情!

父母子女是永远的亲情,是一辈子不能割舍的。如果父亲偷了东西,做儿子的去告发,父亲必然会住监狱。 父亲住进监狱会出现两件事。第一,父亲怪罪儿子!第二,儿子心中非常惭愧。 而父子关系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分开。一旦举报父亲,这一对父子就会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良心不安。 而人一辈子的亲情无非是父母。如果父子关系陷入紧张,这父子二人一辈子都不会心安幸福,一辈子都只会活在埋怨和痛苦之中。所以孔子不主张相互举报。造成人伦悲剧。而戴圣的“子不言父过”,就是从孔子这里总结过去的。孔子说的是犯罪时的举报,到戴圣这里变成儿子要和稀泥,不要说父亲的任何不是。这已经有悖于孔子说的“事父母几谏了”,是一种曲解。

平时父母做的不对一定要劝谏,否则才是不孝!

综上所述:读孔子的著作,了解孔子的思想,最好先从《论语》开始,因为孔子很多思想都被后人曲解了。当然这里有水平问题,也有故意这么做。 比如戴圣这样一曲解,就树立了父亲的绝对权威,不管正确与否,子女都应该听。这样子女都不敢反抗父母。这是为一些无能的父母服务,进而要愚忠父母,最后愚忠君王。把人的生命变成君王的私人物品,培养奴性。用心还是非常可恶的!

中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

先讲个故事,再回答提问。

1963年8月,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在因暴雨冲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尊。

这件青铜尊上有122个铭文,翻译成今天白话文的意思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是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尊,被文物专家命名为“何尊”。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再回答问题:

何尊铭文用“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记载周成王迁宅洛邑(洛阳)之事,(与古书记载相吻);

这就是说;至少在3100年前,就有了中国之称,作为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原洛阳,意为天下之中。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词组)记载。作为中国人,应该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