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幽梦影中的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幽梦影中的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的意思是兵:用兵,打仗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只在纸面上谈论用 兵的策略。比喻不能联系实际情况,只靠从书本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幽梦影中的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上学的知识来夸夸其谈。

这个成语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战国末年,由于战争频繁,各国都出现了一些 有才干的将领。在赵国,有一位与名将廉颇齐名

的大将军,他就是赵奢。
  赵奢在战争中屡建奇功, 被赵王封为马服君。

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他从小便攻读兵书, 孜孜不倦,与人论起行军布阵,总是口若悬河,头

头是道,甚至赵奢都说不过他。赵括的母亲每次 听到他谈论兵法,总是喜上眉梢,认为儿子将来一 定会有大作为,但赵奢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对夫 人说:“两军交战,关系到国家兴亡和千军万马的 身家性命,慎之又慎还怕出错,但在赵括眼中却轻 而易举。我觉得,他将来不做赵国的将军是赵国

的万幸,万一他为大将,赵国必然毁在他的手上。 夫人,你千万记住,我死之后无论如何不能让赵括 为将。
  ”不久,赵奢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秦国闻得赵奢去世,便派大将白起统率百万 雄兵进犯赵国。秦军来势凶猛,赵国忙点将起兵

迎敌。赵王命老将廉颇统领全军,以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

足智多谋的廉颇清楚,秦军虽兵多将广来势 凶猛,但他们也有致命的不足,那就是粮草运输困

难,久战对他们十分不利。
  于是,廉颇命令赵军按 兵不动,森严壁垒,凭险固守,不轻易与秦军交兵, 想让他们不战自退。

赵秦两军在长平对峙日久,白起无计可施,眼 看粮草供应不上,急得六神无主。这时,有人向白

起献上一计。白起立即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 “廉颇年龄越来越老,而胆子越来越小。
  他根本不 是白起的对手,只能按兵不动。如果让马服君的

儿子赵括为将,就能把白起吓跑了。”

听到这些谣言后,赵王便信以为真了,立即任 命赵括为将,率兵与秦军交战。赵括的母亲听到

这事,马上进宫面见赵王说:“赵奢有赵括不可统 军的遗命,说他只能纸上谈兵,若带兵,会给赵国 带来大患!”

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让赵括为将。
  赵括的 母亲只得对赵王说:“大王,我不能改变你的决定。 不过赵括一旦战败,他罪有应得,家属不能受到株 连。”赵王答应了。

正在家中养病的上卿蔺相如听说此事,立即 赶到王宫,劝赵王改变他的决定,他万分焦急地对

赵王说:“大王让赵括为将,如同把琴弦胶住,怎么 能弹出动人的乐曲呢?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兵 书,却不知如何应用和变化(括徒能读其父书传,

不知合变也)”

赵王根本听不进蔺相如的意见,他一意孤行 让赵括接替廉颇,率大军与秦军交战。
  

赵括来到长平前线,一改廉颇原来制定的规 章号令,又撤换了许多能干的部下,率军与秦军

大规模正面交锋起来。这正中白起下怀,结果赵 军陷入了秦军的埋伏,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 没。白起大获全胜后,毫不留情地坑杀了四十万 被俘的赵军。赵国元气大伤,不久便被秦国灭

掉了。
  

“纸上谈兵·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59年(赵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相持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各有胜负。赵王中了秦国的反伺计,竟以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熟读兵书,小有名气,自以为天下无敌。赵括的母亲听说后便向赵王上书,说其子不能胜任,并指出赵括实非将才,其父赵奢在世时就说他只知夸夸其谈,不懂变通,让他带兵打仗,一定会断送赵国的军队。今大王用他为将,若有失误请不要株连她。蔺相如也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赵括代廉颇之后,作战死搬教条,结果导致45万赵军全部覆没的惨败。“纸上谈兵”和“胶柱鼓瑟”,喻指死搬书本、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不知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