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有的期盼,这一点永远不会变双减政策教育机构何去何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创设最好的教育环境是所有父母不变的追求。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次“双减”政策的出台,从大环境下做到了对校外培训机构,对补课教师,对惯用“题海战术”,加大作业的教师做了限制,但如果中高考政策不调整,不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不改进,还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线下转线上”、“地上转地下”的境况:比如,网上卖什么学习诀窍、经验、提分秘诀等资料,会大量出现,家长会绞尽脑汁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寻找提分的方法。家长的焦虑仍然不可避免。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前两天我看到过这样一篇内容,说某发达国家教育模式就很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要进行两次学生分流:即就业之路和升学之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趁早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学一技之长,早点就业,减轻个人压力和家庭负担,而学习好的学生,智力超常的孩子则继续深造,升学考研什么的,向上发展,这样,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两次筛选,就可以将学生分开,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从而减少父母的焦虑,节省教育资源,做到有力用在刀刃上。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然后,对教师的评价和学校的评价,也进行实质性改观,这样的“双减”才能落到实处,落地生根。
教培机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完全没有必要。
教培机构刚刚被去除,因为即将开学,人们便有了这个问题。
开学读书,同时报几家教培补课班,已是习惯成自然。如同一位烟民出门或回家,摸摸口袋,香烟还有吗?成瘾了,明知吸烟有害健康,还是戒不掉!
抽不起香烟的时候,吸旱烟、水烟,犹如上不起学的时候,去小学校爬在窗口偷看偷听。上得起学了,满意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现在天天向上难了,就去靠补课班,犹如烟民常备一包烟,才是标配。没了烟,无心无绪,怎么也没有着落了。而且还看到许多私立学校、名校,犹如抽着更高档的香烟,你叫口袋里没一包普通烟的怎么“定心”?
鸦片烟解放前俗称“定心烟”,传说富家子弟求亲,媒人必问“公子定心烟抽了吗?”因为心不定,如何成事,况且是婚姻大事?
我们忘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美好学习时代,那时候没有教培机构这个烟瘾,无害健康,茁壮成长!
戒烟难。烟民常自嘲:我吸烟,是为国家税收作贡献。戒教培机构难,难在已经成瘾,有了依赖性,更何况资本还在那儿引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