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好血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究竟血糖处于什么范围才算正常呢降糖药分类一览表?

其实,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分泌专科医生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制定出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就诊时跟医生问清楚自己饭前、饭后血糖的目标值,这样在家中监测血糖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临床上,根据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即一般控制(饭前血糖控制在6~8 mmol/L;饭后8~10 mmol/L)、宽松控制(饭前8~10 mmol/L;饭后8~12 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 mmol/L)和严格控制(饭前4.4~6 mmol/L;饭后6~8 mmol/L)。

通常,对于新诊断的、病程相对较短的、且无明显并发症及严重伴发疾病的年轻患者(小于65岁)、降糖治疗无明显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可以采用相对严格控制的血糖目标,使患者尽可能地从血糖控制中获益。反之,对于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糖尿病病程较长(超过15年)、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伴发疾病或曾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在治疗中一定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应给予相对宽松控制的血糖目标,且降糖速度也应相对放缓,逐步达到控制目标。

综上,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就像“量体裁衣”,一定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7): 447-498.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3): 189-195.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5): 371-374.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常用口服降糖药有那几种?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除了胰岛素为注射剂外,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的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增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的DPP-4抑制剂。下面分别对这几类药物做一介绍。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1 二甲双胍(双胍类)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肝脏、肌肉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2%。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极少发生低血糖。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且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它是指南推荐的无禁忌症的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可单用也可和其他类降糖药联用。但由于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乳酸性中毒,因此在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患者中禁用。

降糖药分类一览表,降糖药物一览表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

(1)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一般一天给药2~3次,:最好餐时或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

(2)肠溶片优点是较普通片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小,不仅可以减少胃肠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还可减少上消化道对药物的损耗和酶解,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片一样,二甲双胍肠溶片的给药方法也为每日3次,不同的是肠溶片可在餐前0.5h给药。

(3)缓释片/胶囊相对于普通片剂而言,释放速度慢,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一天一次给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

2 胰岛素促泌剂(格列类)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剂量过大易引起低血糖,长期应用可增加体重。常用的药物有两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1)磺脲类

磺脲类包括半衰期较短的短效促泌剂(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和半衰期较长的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等。

短效磺脲类促泌剂半衰期短,作用迅速,主要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格列喹酮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故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肾功能轻度异常时,尚可使用。但是当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则禁用。

中长效磺脲类促泌剂半衰期长,作用较持久,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包括自身半衰期较长的普通剂型磺脲类促泌剂,如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以及剂型改良后的缓控释制剂,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本脲和受体亲和力强,作用时间长,易发生低血糖,现临床已少用。格列美脲与受体结合及解离的速度较格列本脲为快,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格列吡嗪控释片通过胃肠道治疗系统技术实现控释,格列齐特缓释片采用以亲水性羟丙甲纤维素为基质的缓释技术,可保持全天血药浓度平稳。其活性成分的释放更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变化特点,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更少。

(2)列奈类

临床主要应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格列奈类最大特点是改善早相分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且低血糖风险小、受肾功能影响小。一般需1日多次服用。瑞格列奈在肾功能不全时无需调整剂量。

3 α-糖苷酶抑制剂(波糖类)

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消化和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临床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而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1c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合用时需要注意低血糖的防治,纠正低血糖只能使用葡萄糖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有疝气或曾行胃肠道外科手术应禁用。

4 噻唑烷二酮类(列酮类)

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每日早餐前1次服用。主要通过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其常见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有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以上)的患者、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5 DPP-4抑制剂(列汀类)

目前我国上市的药物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多每日一次服用,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GLP-1的降糖作用比较智能,和体内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即血糖高时,就会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正常时,则不会启动降糖作用。临床试验显示,DPP-4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利格列汀在肾功能不全时无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