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我认为至少折射出以下几点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一、凡是真心实意为百姓、为民族、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者,定会被人们千秋万代所铭记。历代的圣人、名士,诸如孔子、华佗、扁鹊、孙思邈、王道婆等等,莫不如是。袁老以微弱身躯,在经费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工作、认真钻研,开创性的培育出杂交水稻,一下子将稻谷的产量从几百斤提高到一千公斤、一千五百公斤,甚至更高,使中国人彻底告别饥饿,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想想我们的父辈、祖辈,有多少人遭受饥饿,甚至饿死!未来,即使我们碰到大灾荒,有杂交水稻在手,我们也不会 心慌!不仅如此,袁老和他的团队还将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去帮助那些遭受粮食危机的国家和人民。对于这样功勋卓著的人,他的离世重于泰山,举国上下民众为他自发送行也就能够可以理解了。

二、折射出中国人民的真善美。在长沙,虽然大雨淋漓,但阻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悼念的人群,他们中有小孩、学生、中年人、老年人;有本地人,也有不少从外省赶来的民众,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还有不少耄耋老人。在通往悼念厅的几公里的路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但秩序井然。人群中绝大部分悼念的人与袁老非亲非故,他们神情肃穆,悲痛万分,不为别的,就是想来送袁老最后一程。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悼念的人群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去组织,他们都是自发的来送行;长沙城卖断了鲜花,没有鲜花怎么办?不要紧!有人从广东运来13000枝菊花免费发给悼念的人群;外地人到来长沙后不方便,甚至不知道悼念停在那?不要紧!长沙城有200辆出租车免费运载悼念的民众。在袁老曾经生活、学习、工作过的所有地方,人们都自发的去瞻仰袁老的遗容。还有不少的学校、工厂、机关,自发的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举行悼念活动。.......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真善美的民族!

三、折射出年轻人的追星观念正在改变。曾几何时,年轻人都在追那些影视明星、歌星。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明星日入几十万、几百万,住的是洋房、开的是豪车,去哪里都要保镖护送,甚至封闭道路出行。但我请明星们自己扪心自问下,你们到底给我们国家、民族、百姓带来什么?又创造出什么?我们非常欣慰的看到,这次悼念的人群中有很多年轻人,而这正反映出年轻人追星观念的转变。的确,追星就要追像袁老这样的明星。他们不管是做出的贡献、还是人格魅力都绝对比那些所谓的明星要强许多倍。因为他们所做的事业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而做的,他们一辈子心怀家国,工作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无怨言!

诚然,举国上下民众自发哀悼袁老,这一事件折射出来东西还有很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的区别?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你所理解的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内涵。也可称为主旨。写作目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和动机。二者区别明显,中心思想隐含在文章中,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有文章就有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完全是作者的主观动机,取决于作者,虽然有些写作目的可以从文章中看出,但还是以作者的主观目的为主。二者在有些时候可能会等同,但大多数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举个例子,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歌颂赞美白求恩同志舍己为人的精神,但目的是为了教育全军向白求恩学习,这里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就有差别。

你读过的书中有哪些文字、故事、道理、智慧让你感动,终生难忘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和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至今都让我感动,也深深影响着我……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据说某日,三个泥瓦匠在砌墙,一个人走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呢?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个泥瓦匠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正在辛苦地砌墙呢!第二个人心平气和地答道,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人则眉飞色舞地说,啊,我们正在创造美好生活呢!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十年过去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一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则成了这两个人的老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许会决定我们的成就。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成败往往只是一念之间,而抱怨终将使你一事无成。

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2、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我看了好几遍,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三本发黄的旧书我依然珍藏的很好。

那时候应该是十四五岁,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有时候就是上学的报名费都是借来的。我一度处于极度迷茫中,对未来,对人生,对自己充满了质疑,更不知何去何从。读了《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想想刘墉先生9丧父。13岁家中失火,夷为平地,母子二人于废墟筑一草房以栖身。但是他从艰难中起飞,克服多少困苦,一步一步走向成功,22岁获中国新诗学会颁“优秀青年诗人奖”,而后,成为著名作家。

而我,虽然家境贫寒,但还有个温暖、圆满的家,我有什么理由迷茫,有什么理由抱怨。

我不能让贫穷贫了我的志气,我一定要走出农村,走出贫困。同时我也开始写诗。虽然走到今天没有多大成就,但是我至少走出了农村,也成为部级作协会员。可以说,从当时到现在,《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三本书还深深的影响着我,鞭策着我,让我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坚定了人生舵向。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