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打日本人的日本人。
日本人的枪法?就俩字——很准!您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这帮玩意个顶个的精准射手,打脑壳绝对打不到脚指头上。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咋说呢?枪法这玩意,就跟开汽车一样,就是个手熟,没别的突进。
当然您要说这世界上有天生的神射手,这肯定有,但这些个神射手,他也得把这枪摸透了才成,之所以说他们是天生的,只是在说他们比一般的人要快,射击成绩要好而已。
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当年朝鲜战场上,咱给美国人搞冷枪冷炮运动的时候,出了不少天才狙击手,其中张桃芳,大家伙熟悉吧!
三十二天用四百三十六发子弹,送二百一十四个敌人去见了他们家上帝忏悔,为嘛没事干跑到朝鲜这块土地上捣蛋呢?
厉害吧!老爷子一直活到了2007年,享年七十七岁。
老爷子领到新枪,一把苏联人造的莫辛纳甘,就这枪的路子没怎么摸过,训练的时候,吃了三个大烧饼(三发子弹脱靶),气的他们的连长都骂他。
后来上了战场,这就要真正的开练了,头一天上去,距离敌人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开了十来枪,见鬼的,一发都没有打中。
直到第二天才有了收获,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他明明打的是前一个家伙,到下的却是后边这个,想不明白啊!
后来经过老兵的解释,这才明白,这和训练场上不一样,人是活的,靶子是死的,打的时候要有一个提前量,子弹飞出去,你不得等会才能到吗?
就这点时间,人家迈步走开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了,而且上山和下山,你还的准备上下的高度差,不然打脑袋可真就打到脚指头了。
直到俩星期之后,张桃芳熟悉了这个环境和节奏,那击毙率刷刷的就上去了。
所以想要做到精准狙击,没别的,就是拿子弹去喂而已,手熟了,这枪底下就有了准确度。
离开了喂子弹这一条,啥精准不精准的,都一个样。
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咱给您列出一组数据,您就明白了。就日本人新招募的这帮子新兵,如果是拉三八大盖的,一个月实弹训练,不能低于一百五十发,一年算下来一个人至少打掉一千八百发这才能交代过去。
如果是野鸡脖子和歪把子这些个机枪,一个月实弹不能低于三百发,一年就是三千六百发,这还是最少的。
啥枪法都经不住这种子弹数量的喂下去,做不到精准那都不可能。
再有一点,那就是日本人养了一堆的老兵,尤其是咱抗战初期的时候,您都不知道,能够参与到侵略咱的日本兵,那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就这里头甚至都有五年的老兵。
就这服役年限,您就说吧和一个职业军人有嘛区别。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为啥有这么多老兵?他们不退役吗?”
退!咋就不退!只不过日本人的做法比较骚气,这老兵要退役了,他们老老实实的把这过场给走了,走完之后,按理说这人就要离开部队了,但日本人回头就给这老兵来一个二次征召,这家伙人还没出部队,这又回来了。
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留下了很多老兵。
您就说吧,咱抗战初期,可以说遇到的都是日本的那种精锐中的精锐。
这也是为什么,那会咱稍微的伸个头想看看战壕外边的情况,都有可能被日本人打中,日本人几乎都是精准射手。
就连他们家那掷弹筒的射手,都可以做到百发百中的地步,您要知道掷弹筒这玩意连个瞄准器具都没有,全凭手感来操作,这要不是拿那炮弹喂出来的,哪能有这种精准率?
咱往往机枪阵地刚响起机枪,一发掷弹筒就跟过去了,一下能把咱的机枪阵地给端了。
不管是掷弹筒还是狙击几百米之外的目标,这都是一个手熟问题。
当咱的抗战打到中期,甚至于打到后半段的时候,日本人就这种精准射手已经少了很多。为嘛呢?因为很多都让咱给剁了,咱一对一是打不过他们,但咱三个换他一个,甚至于五个换他一个,十个换他一个,换着换着日本人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射手了。
当然咱的代价也是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咋说呢?就日本那岛子搁到地图上,也就和小编的一根中指的长度差不多,就他们家那点子资源,集中力量去培养一股子或者少量的兵员,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兵员一旦扩大,基本上就没辙了。
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在最初的时候,日本人要招兵,他们会被招募人员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能当兵的他们只会选择甲等。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明治维新的时候,为嘛就征召了六个师团,后来随着对外侵略的步子迈大了,又进行了扩展,变成了十七个常备师团。在这里必须提一下,其实日本人后来扩展的还应该有四个师团,但这四个没有呆住,被裁撤了。
当然裁撤的事,他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这货真养活不起那么多的部队。
就这点子人,十七个师团日本人是可以养活的起的。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旷日持久的打下去,人员的消耗加剧,战线拉长,这又开始了一次次的征召,到了咱抗战后期的,啥甲乙丙丁的,你还戊己庚辛呢?只要没缺胳膊少腿,他们都要。
至于训练这事,你快拉倒吧,他们连枪都造不齐全了,别的不说,就东北这块新补存进去的关东军,说好的精锐中的精锐,有些新兵连枪都没有一支,就一把刺刀,你就可以看出这个时间点上日本的窘境了。
铁没有地方买了,石油都只够半年用度的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跑去撩美国人去,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
咱一直说日本人的白刃战,拼刺刀的技术很不错。这您也得看在什么时候,最初的时候,咱三个人拼他一个,甚至于五个人拼一个。
那会老鬼子三个人就敢向咱一个班发动白刃战,后期?你快拉大吧,咱一个突刺过去,日本人就能躺下一排。
他们在衰弱,咱在增强,毕竟咱开始的时候,那都是前脚农民,后脚发一支枪这就是士兵了,咱已经是低谷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咱只会增强而不会减弱的。
总之一句话,要想做到几百米开外进行精准射击,这必须有足够的子弹进行训练才成,没有这一条,啥都白搭。
那么除了以上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吗?还真有,那就是日本人的一个来自一战的惯性思维,他们始终认为,一颗子弹就能解决的事,为嘛要浪费一百颗呢?
这种思维在日本人的军队里头很有市场,他们压根就不会接受什么火力制胜的概念。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变强那也是近代的事,明治维新那会他们是看到谁厉害,就学谁。
开头德国,后来法国,学了好几家。而这个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些国家,日本人要学,他们基本上就把人家一整套都拿过来学习,就算是改动,他也不会太多。
而一战那会的思想,就是一发子弹能够解决的问题,为嘛要来一百发,这不有病吗?浪费啊!
别的不说,就拿马克沁重机枪问世的时候,那可是在英国啊,一帮子英国人都见证了马克沁的牛叉。
但英国军界认为马克沁确实厉害,但他们用不着,因为这玩意太费子弹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几百发子弹就被祸祸没了,就这些个子弹都够他们支撑一场小型战斗了。
所以回答马克沁的就俩字——不要!
结果德国知道了马克沁,这家伙订购了一批过去,直接造出了一个凡尔登绞肉机出来,死的人一片一片的。
这一家伙打出去,欧洲那帮子贵族战争来临的时候,再也不会积极的加入进去了,这玩意死亡概率太吓人了。
所以一战之后,欧洲这块的战争思维在改变,而日本人把过去的那些个老东西收拾收拾接着用,就没改。
这也就让参观了诺门坎战役的德国人直摇头,日本人的思维还搁在一战那会炖着呢?
那么在这种思维之下,日本人当然注意精准射击,这是他们的大环境,所以结果不能想象。
他们这套遇到了咱,而咱那就更加的差,所以日本人这套东西在亚洲这块,还是有市场的。
当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美国人之后,美国人一开始还真就被他们唬住了。
日本人随便拉出一个,往那大树叉子上一蹲,加上他们那三八大盖的枪口火焰小,有效射程还长,确实给美国人弄了不少大麻烦。
等到美国人熟悉日本人这套路之后,美国人也不客气,直接用火力覆盖,步枪不行,那就机枪,机枪不行,那就是火炮,把周围全给你犁一遍,你躲一个试试?
日本人全挂树枝上,换胳膊呢?
“呃呃呃!呃呃呃!”的呻吟!
精准?洗洗睡吧,日本人开始蹲在坑道里头苟延残喘,结果等来了美国人的推土机和水泥灌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