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体能是这样的特种兵的训练,早晨一般是5公里或者10公里慢跑,有时候会800米400米之类的冲刺短跑,上午一般就是技战术课目的训练了,下午还是技战术课目,一般是根据考核和近期任务为主针对性的训练。每天下午有一个多小时例行体能训练,比如5公里计时跑,10公里越野跑或者武装越野跑。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也会做,这些体能科目很多花样也很多,每天都会换着来,但是基础的就是这些。尤其是跑步5公里武装越野要往19分里跑,期间让你跑跑30公里甚至40公里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经常。
你问的是日常训练,如果是集训的话训练量就会加大,都是从难从严训练,管理就更严格了。
英国特种空勤团的训练相比其他特种部队有什么特点?
特种部队牛逼不牛逼,要看实战。说一个SAS的实战战例:
1980年4月30日上午,位于伦敦王子门大道的伊朗使馆和往常一样忙碌而平静。时钟指向了11时30分,6名手持冲锋枪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突然冲进了使馆大门,正在喝咖啡的使馆门卫来不及采取行动就被俘虏。武装分子扯断了电话线,把使馆内的26人被劫持为人质。
事有凑巧。当时在伊朗使馆外带警犬执勤的警官格雷是一名特种空勤团的退役老兵。SAS队员特有的敏感让格雷立即拨通了特种空勤团军官麦克的电话。这样,特种空勤团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了情报。指挥官比利耶尔准将一面报请国防部,一面命令特种空勤团SP小组B队立即驱车赶往伦敦待命。
伦敦警方派出的谈判专家为特种空勤团赢得了宝贵时间。经多方搜集使馆的建筑情报,特种空勤团搭建了一个使馆1∶1的模型。突击队开始一遍遍地演练。最初,攻击计划是由突击队员从使馆顶层进入,迅速向楼下突袭。然而,如果后来SAS真的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人质和整个行动将面临灭顶之灾。武装分子早已预料到使馆顶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用家具将使馆顶层阁楼的天窗堵死。由于使馆窗户都是特制的防弹玻璃,突击队如果强攻,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入房间。但此时天遂人愿,一名被劫为人质的BBC记者突发胃痛,被武装分子释放。这样一来,SAS就及时掌握了使馆内武装分子的人数、武器、部署以及人质的位置。
老到的SAS开始调整部署,紧张地展开了行动。整个行动周密而惊心动魄。为了获得武装分子更多的情报,配合SAS作战的警方特别小组秘密在伊朗使馆的墙壁上进行着土木工程,来安装微型摄像机。为了避免凿墙的声音被察觉,伦敦机场特意改变了部分航班的线路,使飞机震耳欲聋地从使馆上空飞过。这时,SAS的增援小组也及时赶到。5月2日夜晚,SAS的特种侦察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使馆顶上,卸下了已经被反锁的天窗上的一块玻璃,从里面打开了天窗。与此同时,伦敦警方的攻心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武装分子决定释放几名人质,双方的气氛得到了缓和,乐观的警员们甚至认为,这回也许能兵不血刃地和平解决了。
正当双方气氛逐渐缓和的时刻,一封伊朗外交部长发出的声明彻底断绝了SAS的后路。措辞激烈的声明重新激怒了武装分子,他们与人质发生了激烈地争吵。武装分子枪杀了一名人质,将尸体抛出使馆。SAS突击队员们知道:必须动手了!
警方将现场移交给SAS。突击队员们开始最后检查装备:MP5冲锋枪、勃郎宁手枪、爆震手榴弹,枪械反出的幽蓝光泽使气氛更加凝重。“快!一定要快!”指挥官反复大喊,刺激着队员们的神经。毕竟,全世界都在看着他们。
夜幕降临。19时20分,突击队员开始行动。他们从使馆屋顶发起绳降。也许是过于紧张,一名队员被绳索缠在了半空。这一幕令通过电视监视的指挥官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队友设法帮他解脱,却一不留心踢碎了一扇窗户。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凝固了。突击队员们通过无线电请求中止行动,而得到的回答很简单:“继续干!”
“轰!”安装在使馆正门上的炸药准时爆炸。几颗催泪瓦斯弹甩进了大厅。绳降到二楼阳台的队员们为了不误伤吊在空中的队友,放弃了炸药,抡起铁锤砸开了门窗,并迅速控制了人质。武装分子们觉察到了突袭,开始反抗。武装分子头目萨利姆举枪瞄准了突入室内的突击队员。千钧一发之际,被当作人质扣押在房间内的使馆门卫洛克拼尽全力,将萨利姆推倒。两个人扭做一团。“闪开!”突击队员用英语大叫。洛克乘势一滚,随即突击队员手中的MP5打出几个点射,萨利姆当场毙命。另一名武装分子身上也被洞穿了几个窟窿。
3名武装分子躲进了人质房间,向人质扫射。一名手持手枪的突击队员来不及换冲锋枪,抬手一枪射了过去。关键时刻,平日养成的战斗素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子弹精确地从一名武装分子的眉心钻了进去。同时,他的队友们击毙另一名武装分子。剩下的一名武装分子企图趁乱逃离,混入了人质中间。一名突击队员情急之下用MP5枪托狠砸过去,歹徒从楼梯上滚落下去,还没爬起便被暴雨般射来的MP5子弹击毙。
20时15分,整个行动结束。6名武装分子5名被当场击毙,1名混入人质中的也被当场擒获,据报道,整个突击过程仅仅持续了17分钟。SAS从此一战成名,在反恐作战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