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冉闵功在救汉民冉闵怎么读,保文化,过在于不肯与东晋合作,错失收复中原的机会,为北魏的崛起提供机会。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冉闵废除后赵残暴的统治,杀胡令,一夕之间令百万胡人丧命,以人为食的羯族,更因此而遭到彻底的灭族。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冉闵虽然是被胡化,在行为性情颇为强势,但至少允诺汉文化的延续,对待百姓也都爱护有加,因此受到百姓的殉国。

冉魏国土狭小,经过动乱后人口也凋敝,而周边却是强敌林立,唯有东晋既是汉族正统,又有实力协助冉闵。

东晋合作的基础是,冉闵去除自立为帝,然而东晋孱弱的军事能力被冉闵轻视,拒绝了合作的可能,断送东晋统一的希望。

冉闵最后的战败,与国力有着巨大的关联,战乱导致农耕无法进行,冉魏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导致民心动荡。诸胡联手围攻,冉闵不幸被俘获,冉魏也就此亡国。

所以,冉闵深受胡人影响,虽有智慧能够百战百胜,但忽视国力差距不肯与东晋联手,反而妄自称帝,这只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我们不应该过分的谴责!

读了南北朝历史,对冉闵并无好感,谁告诉我他比吴三桂强在哪里?

品评历史人物,不见得比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容易,太史公曰过的内容,可是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小子不才,不揣浅陋,若有不当,请不吝斧正。

历史人物的品评该聚焦客观效果,客观效果利国利民,应该褒奖。否则每位独夫都可以大言不惭宣扬自己为国为民。品评冉闵同样适用此原理。在不少人看来,冉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华夏,因为其主观存在自私的一面,所以,就否定之。可是,从客观看,冉闵的《杀胡令》的确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北方汉民族,获得难得的喘息之机;再者,也让五胡政权看到,其民族压迫杀戮政策的巨大危害,因而主动弱化此政策。不过退一万步说,冉闵主观上真的是百分百为了自己吗?也不见得。人性本身是错综复杂的,在特定历史时空的容器中,受到约束,呈现出与历史时空相一致的外貌。窥看内里,多少有点情感因素在。

由此观之,从中华民族统一的角度看,吴三桂如果能“从一而终”,也不失为一世枭雄。可是,到了晚年,又竖起反旗,导致生灵涂炭,客观效果必然是负面的。

推而广之,客观效果的评价标准同样适用于今人。即使抱着再好的初心,但是并未带来良好效果,这样的初心到底是恶是善?所以,所有的政策,都要时间来检验,活在当下的我们,既然无法看到未来,也只能品评历史人物了。肉食者,慎之慎之。

历史上的冉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首先,希望冉闵所生活的时代永远不要重现。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冉闵,可以称得上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五胡乱华”的时代,是中国汉族备受压抑的时代。特别是在在中国的北方,汉族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人民命如草芥,人口大幅减少。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这离不开西晋“八王之乱”、周边少数民族内迁、战乱不休的背景。汉族与少数民族此消彼长,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融合”吧,但是对于汉族而言,其过程是相当惨烈痛苦的。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骁勇善战的冉闵,于中原腹地建立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性政权——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怎么读(武悼天王冉闵怎么读)

这个政权保存了中国北方中原汉族的人口,逆转了汉族衰亡的颓势,也让少数民族政权见识到了汉族绝地反弹的巨大威力,减轻了对汉族的迫害。

对于汉族,冉闵绝对是一位“民族英雄”。

冉闵,还是一位悲剧性人物。冉魏在邺城建都后,汉族人口纷纷归附,但粮草不济。冉闵便将城中军粮分给百姓,率军1 万(以步兵为主)抢夺前燕粮草,虽然晓勇连胜,终被前燕14万大军(骑兵)包围。最后因终寡不敌众,所乘朱龙马无故死去,冉闵被俘。

冉闵被前燕国主慕容俊施以鞭刑,之后又将他送至龙城,杀于遏陉山。野史称冉闵死后,山中草木皆枯,蝗灾旱情骤起,持续半年之久。慕容俊惊惧,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宛如缟素。

冉闵死后,冉魏难以为继,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等人自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臣亡国后集体自杀的现象,也为冉闵的故事增添了不少悲剧色彩。

冉闵,又是一位争议性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冉闵的“杀胡令”。这是以民族划界的杀戮,导致大量胡人死亡,而且不分男女老幼,不免有滥杀无辜的情况。但与当时胡人对汉人的做法其实也大同小异。

其二,冉闵父亲冉良被后赵皇帝石勒俘获收养,冉闵父子曾改姓为石,为石氏效命。冉闵累积战功,后赵皇帝石遵曾许诺冉闵事成之后封他做太子,但后来另立他人。于是君臣失和,冉闵推翻后赵建立冉魏。

据说,冉闵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

冉闵是中国古代汉族乱世求生、绝地反击的一个代表人物,也展现了极端环境下人类的原始野性。在那种环境下,冉闵的出现与争议,后人或许不应该以后人的评判标准去看待其中的是非曲直,更不应该对历史人物过度苛责。

能够真实地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才能以史为鉴,这也是对后代负责的态度。

另外,本人比较认同中国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对冉闵的评价,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①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②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③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