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如果是广义的概念,那么谁家里都在理财,有大有小富人如何理财;有明显的,有不明显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理财的方式多种多样。你在理财前或过程中,要先想着为自己弄一套好房子,之后再琢磨理财的事。积累钱只是一个过程,花钱才是目的。理财要看你家财力情况,看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你自己的爱好与特点。
如果是钱多又不等着用,那么你可以购置长期稳定的资产,比如买房子,这个始终是优质资产,掌握的原则是到钱多的地方去买,或者这个地方非常美,交通又方便,你都可以去住,可住可卖,其价值就大了。如果你以后等着用钱,就做那些能随时取出钱的那种,比如银行存款、买卖股票等。如果你能确认以后一段时间不用钱,可以做一些所谓理财,特别注意要分散投入,并短期,怎么说都有风险,本都可能丢。
还有一些投资比较大,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能力,比如投资项目、买公司、资本市场等。这些事是高回报与高风险同在,钱就是一个数而已。
是否能成为富人,如果说比身边的人富那么一点就是富人,你当然可以靠家里理财成为富人,但前面已经说了,大家都在理财。所以,你聪明,理财对了,可以成为富人;理财不对,可能不仅成不了富人,而且发展成了穷人,甚至是有债务的人。
如果富人指的是马云那样的人,那么靠家庭理财或者干其它什么的,成富人就太难了,可能跟踩梯子上天差不多。你就别想了。
中国的有钱人怎么样投资理财?
谢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有钱人正越来越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已拥有百万富豪7000多万人,千万富豪也超过400万人,亿万富豪15万人。很多人都听说过“钱生钱”、“滚雪球”这类词汇,没错,富豪们正是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让资本滚雪球似的运作,所以越来越有钱。下面坤鹏轮就为大家分析下这些有钱人都是怎样投资理财的。
1.善于使用信贷
在10多年前,很多老百姓都习惯于挣多少花多少,不愿意借款,更别说按揭贷款一下找银行借几十万。坤鹏论认识一位长辈,甚至表示,“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找人借过钱”,以此来抗拒贷款行为。而有钱人的观念恰恰相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30%以上的高净值投资者都认同贷款的方式,他们认为信贷是积累财富的一种非常体面的方式。而更是有80%的有钱人表示,他们知道何时以及如何使用信贷作为理财工具。比如说,很多有钱人买房,可能卖了好多套房,但是几乎每一套他都不会全款付,都是贷款。实际上这就是杠杆的力量,他可以用50万的首付,撬动200万的资产。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听说有钱人、老板到处欠款,这就是合理使用信贷的一种方式。比如他可能从银行高额利息贷款,但是贷款用于其他投资,其收益肯定是远远高于银行的利息的。
2.投资有形资产
国人投资理财渠道相对较少,提到投资理财,很容易想到炒股、理财产品或者保险,但是,有钱人投资更多倾向于有形资产。有超过50%的有钱人表示,他们会投资有形资产,比如说房地产、农田、农场等等,这些资产不仅可以产生收入,而且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当然,他们不会将全部资产都投入到有形资产,毕竟这类资产变现会比较慢。
3.看好长期投资,推崇延迟享受
有钱人还特别看好长期的收益,如果从股市的角度来解读,他们更喜欢做中长线,而不是短线。他们长期购买和持有某些股票和债券,进而获得巨大的收益,比如我们熟知的巴菲特就是一直主张价值投资,他认为选择好优秀的股票,就应该做好数十年持有的准备,他根本不在意短期走势。
与看好长期投资相对应的,这些富豪们也推崇延迟享受。延迟享受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物质需求方面,你要分清哪些是生活必须的,不是生活必需品完全可以推迟享受,比如说一些更昂贵、更奢侈的消费,可以放到5年后、10年后来消费。他们认为,如果想要简单地进行财富积累,那延迟享受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一开始就去消费你本应该留下的东西,最终你会发现你一无所有。这个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如果毕业三五年后,有点积蓄了,你首先想到的是买车这个消费,因为汽车是消费品,买车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消费,那么,可能未来几年你根本存不下钱,能保证日常开销就不错了。而另一个人,同样有点积蓄了,他先买的是房,十年后,也许他的房子已经升值,这时,他房产升值的钱就足够买一辆车了,而你还没有买房,车已经破旧不堪了,等于什么也没有。
4.有钱人关注全球化资产配置
除了以上几点外,有钱人还特别关注全球经济,他们往往在考虑全球化资产配置了,而我们老百姓还在犹豫是不是该在本地多买一套房。一项针对平均资产为3000万元人民币的有钱人的调查显示,其中36%的受访人表示目前已经将5%-20%的资产投入海外;而22%的人表示仅在海外投入5%以下的资产;也有22%的受访人已将20%-50%的总资产用于配置海外资产;另有5%的人在海外投入了50%以上的资产。平均下来,受访的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超过16%。据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两年增持海外资产。
总的来说,富人们在投资理财方式上与我们并没有太实质性的区别,但是思维上远不在一个频道,当然财力方面更是不能比,我们应该多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待投资理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