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CP”比爱上自己更幸福

心理词汇

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是亲密关系的需要。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类渴望获得亲密关系。而“服用CP”风险低、成本低,人们无需亲身参与就能体验到爱的感觉,从而获得满足感。

前段时间,随着网剧《司藤》的热播,剧中饰演主角的演员文和田静也开始对彼此发火。最近,他们在各种综艺节目中亲密互动,让粉丝们大呼“太甜了”。很多观众甚至希望自己能从剧里的“甜”到剧外的“假”,粉丝的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带CP”。

这里,CP是英文Couple的缩写,指的是有恋爱关系的情侣。而“带CP”就是粉丝对影视剧或小说中的情侣非常喜爱,甚至喜欢吸毒,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那么,“拿CP”的趋势从何而来?这和普通偶像化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此?

“吃CP”是偶像崇拜的衍生行为

在分析“拿CP”现象之前,我们先说说它的“近亲”——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崇拜的对象的崇拜,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学习和模仿行为。崇拜自然等偶像崇拜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通过相信世界上存在某种“伟大的存在”来获得安全感。

另外,偶像崇拜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复杂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产生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样和偶像。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开始认同父母之外的其他榜样,比如老师、同学、小说或电影中的主角或聚光灯下的明星。通过捕捉和识别理想榜样的一些特征(如才华、美貌、智慧等。),人们可以从外界获得构建人格的砖块,从而完善自我结构,最终成为不同于父母的独特个体。

在我看来,“拍CP”是偶像崇拜的衍生,但人们推崇的不是某个对象,而是理想化的恋爱关系。在“拍CP”的同时,年轻粉丝也可能会观察并捕捉到这种理想关系的特点,从而为日后的亲密关系做好准备。

以想象的方式间接满足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兰米勒指出,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是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类渴望获得亲密关系。而“服用CP”风险低、成本低,人们无需亲身参与就能体验到爱的感觉,从而获得满足感。

现实中,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包括苯乙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内的“恋爱激素”。这些神经兴奋剂让恋爱中的两个人感到神清气爽,疲惫不堪。有趣的是,很多疯狂“拍CP”的粉丝也表示,当他们的大脑一起填满CP的画面时,他们会觉得非常开心,就像恋爱了一样。在这种快感的驱使下,他们可以通宵刷CP的微博,兴奋得根本停不下来。

那么,为什么你的大脑在补充别人的爱时,你还能快乐地起飞呢?

究其原因,人与动物的一大区别在于,——只动物只能以原始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而人类却有一种高级的认知功能,叫做“想象力”。借助于认知、情感和生理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某种需求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时,人类可以利用想象来间接满足这种需求。

“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士兵想象梅子果时,嘴里能分泌唾液,想象激活人体生理反应,也适用于“服用CP”。

背后的动机决定了“渴望”的状态

银幕上或小说中的爱情大多是“甜”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则充满了五味。所以很多人,包括很多粉丝,也认为“带CP”是对真正亲密关系的逃避。毕竟这种观点有道理吗?

通常,人们会把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好像有因果关系一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将这种现象称为“外部因果关系”。“服用CP”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在我看来,它能以一种间接的、社会规范的方式满足本能的欲望,这也是个体心智发展良好的标志。

诚然,有些人在感情中碰壁后,在现实中对爱情绝望,咒骂“童话都是骗人的”,然后蜷缩在幻想世界里,把“带CP”作为满足亲密需求的唯一途径。对于这群人来说,“带CP”可能是他们逃避亲密关系的借口。

但是,对于大多数粉丝来说,他们可以在“带CP”和保持真正的亲密关系之间找到平衡。有了这一点点兴趣,粉丝们会追上这部剧,更喜欢它。他们在社交生活中也会有更丰富的对话,可能会交到兴趣相投的朋友。一些优秀的粉丝可以把对CP的热爱转化为动力,创作后续的文学作品,创作相关的主题曲。对他们来说,“带CP”不是阻碍,而是让生活多姿多彩的“调料”。

>因此,“嗑CP”本身无罪,能否发挥“嗑CP”的正面作用,就要看当事人到底是把它当作一种情感逃避,还是将其视为一种成长动力。

(祝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来源:科技日报

“嘿CP”比爱上自己更幸福

  • 93 views
    A+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8日 12:00:14  所属分类:生活百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