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不义必自毙
《左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叫“郑伯克段于鄢”。
讲的是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这个武姜给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庄公,一个叫共叔段。
但是武姜这个女人,对两个儿子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而是偏向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原因是她在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所以他认为不吉利,所以一直很讨厌庄公。
儿子大一点的时候,武姜向郑武公建议,让共叔段当太子,但是郑武公没听她的,反而立了庄公为太子。
小儿子没能当上国君,武姜自然不满意,所以庄公继位郑国国君时,武姜又去替小儿子讨要封地,庄公也答应了。
没想到共叔段有了封地之后,开始暗中扩张自己的势力,大量招募兵员,囤积粮草,意图谋反。
这时候有人向庄公谏言:你这个弟弟图谋不轨呀,你可要小心了,不如早早除掉,免生后患。
庄公这时候说了一句话,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句话传承了几千年,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着。
这句话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就是坏事做多了,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仅仅明白这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他肯定不会放任弟弟威胁自己的国君位置,应该是暗暗做了一些准备。
后来,共叔段又不断扩充自己的地盘,已经准备攻打郑国了,这个时候最让庄公伤心的是,根据得到的情报,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已经串通好,在弟弟打进郑国的时候,母亲将为他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于是庄公出兵讨伐,把共叔段打得一败涂地,并且把母亲“请”到了城颖这个地方,并且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母亲太让我伤心了,我死之前都不会再见他。
但庄公这个人也是个重情之人,不久之后就后悔了。
这时候有一位叫做颍考叔的官员就给庄公出了一个点子。
颍考叔说,你是一国之君,立下的誓言不能轻易改变,但是可以变通的,你找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就算见到了“黄泉”,然后再命人挖一条地道,你们母子在里面想见就可以了。
母子最后真的用这种方法在地道里相见了。
这个做法其实挺有意思的,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中国人说“见到黄泉”的意思就是死,死了才能见到黄泉路,而颍考叔的这个建议,无异于是从字面上的意思给庄公找个台阶下。
如果站在君主成王败寇的角度来看,庄公的这个做法相当于掩人耳目、妇人之仁。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庄公没有提前掌握情报,早做准备,被母亲武姜打开了城门,放弟弟共叔段进来攻破了郑国,那他会是什么下场呢?
他再打一条地道想见母亲,估计有些困难,因为母亲的心思全在小儿子身上。
但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庄公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这么做,其实正体现了自己的孝心。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关于宽容的话题: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仇恨放在心里,那仇恨就会不停地蔓延,直到充满内心,也势必会影响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
经常听到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与人产生交集,就会有爱恨情仇,对于这些情感,我们要学会掌控它。
如果任由任何一种情感肆意放大,都会让我们的人生偏离方向。
我们在生气、愤怒的时候,都难免会作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事后想来,这些举动会让我们有下不来台的感觉。
这个时候懂得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宽容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这不是简单的自欺欺人,而是一种高级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