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何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背景

导读:7月16日下午,央行官网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R&D实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整.

近日,央行披露为何发展数字人民币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新闻详情如下:

7月16日下午,央行官网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R&D实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定、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央行为何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公众对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包容性和私密性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积极探索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法定数字货币正在从理论走向现实。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院,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机构联合开展法定数字货币R&D实验。

央行在白皮书中详细披露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背景: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安全包容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为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公众的数字支付习惯,提升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一种更安全、更普及、更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从而提高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金使用率近期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现金管理成本高,其设计、打印、运输、存取、识别、分拣、返还、销毁、防伪等环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三,加密货币特别是全球稳定货币发展迅速。自从比特币出现以来,私营部门引入了各种所谓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采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声称“权力下放”和“完全匿名”。但由于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比特币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很难发挥货币的功能。同时,加密货币多用于投机,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洗钱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鉴于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较大,一些商业机构引入了所谓的“稳定货币”,试图通过与主权货币或相关资产锚定来维持货币稳定。一些商业组织计划引入全球稳定货币,这将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和cle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四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发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考虑或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或经济体约86%的央行进行了数字货币研究,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数量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央行以及欧洲央行近年来都以多种形式公布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和计划,有的已经开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测试。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132万个,覆盖生活费用、餐饮服务、交通运输、购物、政务服务等。开通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企业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7075万笔,金额约345亿元。

央行将继续稳步有序推进研发试点工作。根据前期试点测试工作,结合试点测试地区发展规划和地方特点,央行将进一步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地区应用场景全覆盖,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圈,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新模式,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同时,央行将在动态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实验方案,与包括指定经营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发挥各方优势,不断优化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