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怎么办?缺铁性贫血应该怎么办

先来说2个例子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第一个例子:昨天门诊有个患者,女士,大约40岁,自己说头痛,乏力,有时候发热,贫血比较严重,饮食也不好,我看她面色红润,查了一个血常规,查了血清铁蛋白,发现血红蛋白正常,就是细胞偏小,血清铁蛋白低,目前诊断是缺铁状态,其实都不算缺铁性贫血(毕竟没有贫血),当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包括单纯的缺铁状态。

第二个例子:上个月有个患者,女性,20岁,说自己有痔疮,反复出血多年,平时没有不舒服,就是痔疮出血量比较大,偶尔会觉得头晕,饮食,睡眠非常好。她之所以来看病也是家里觉得她面色不好,就是没有血色。我说,你真的不难受吗?数了一下心率,有100多次,她是静息状态,所以心率还是偏快了。我查了血常规,吓人一大跳:血红蛋白只有30(正常值120-160),赶紧收入院。

这是2个极端的例子,都是真人真事。第一个是没有贫血,患者自己觉得不舒服,第二个例子是本身贫血很重,但是患者浑然不觉。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个人对于贫血的耐受性不一样。那么严重程度如何判断?我们还是靠血象结果说话。如果血红蛋白高,即使患者有不舒服,那原因或者是自己庸人自扰,或者是其他系统的问题,需要分辨。但是如果血红蛋白很低,即使自己没有感觉也很危险,也很严重,因为严重贫血会影响心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继发贫血性心脏病,脑梗塞,肝肾功能不全。

其实,缺铁性贫血很好治疗,预后很好,但是久拖不治,或者治疗不积极,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啊?应该怎么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的贫血中,大多数属于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1、铁的膳食摄入不足:如果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低于10%,铁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容易引起铁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少年生长突增、血液量增加,青春期少女每月月经血液丢失,怀孕、哺乳中的妇女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3、疾病原因:肠道寄生虫病、长期腹泻等疾病都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对健康的危害有:

1、贫血能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在轻度贫血时,进行短暂但激烈的体力活动的能力也降低;

2、铁缺乏还可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有研究表明幼儿贫血可导致其10%认知能力的损害;

3、缺铁可导致抗感染能力下降,缺铁会使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功能发生异常;

4、缺铁性贫血时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损;

5、缺铁性贫血会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精力不集中。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1、均衡膳食:掌握均衡营养的饮食原则,经常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经常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丰富,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2、铁强化食品:对食品进行铁强化,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包等来改善人群的铁营养状况。

3、贫血严重的,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服用铁剂进行治疗。

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贫血,缺铁性贫血怎样调理?

是否贫血,最好的检测办法是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个数。

缺铁性贫血怎么办?缺铁性贫血应该怎么办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

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的90%,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贫血是缺铁引起的。

人对正2价铁(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约15%左右。血红素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其中补血最好的食物是动物的肝脏和全血。但是由于现在的食品安全,个人的观点动物的肝脏和全血还是少吃些,可以选择些质量好的,污染小的动物肝脏特别是猪肝很好。同时动物的肉特别是红色肉也是2价铁的良好来源。其中牛肉中的铁的吸收率很高。

植物含的铁为正3价(非血红素铁),人体吸收率较低约1%~3%。因此素食者更容易贫血。但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转化为血红素铁,而增加铁的吸收。因此女性在吃含铁丰富的植物食物时,同时摄入维生素C会增加铁的吸收。,植物中,黑色食物含铁高,特别是黑木耳,贫血严重的可以吃黑木耳炒青椒(青椒或者辣椒含维生素C多)。

同时我们的胃酸也会增加铁的吸收,那么胃不好的,经常患胃溃疡的,会更容易贫血。

贫血的人,在饮食中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减少喝茶,喝咖啡,这些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阻碍铁的吸收。

对于保健品,我国市场上补铁剂多是硫酸亚铁,这种补剂具有铁腥味,并对胃壁有强烈的刺激。成本最低,但是吸收率又是非常好的一种铁的补充剂。

更多营养知识关注我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