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今天惠州seo就给大家介绍东北 二人转的文章,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更加了解!

东北 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4月27日年的《泰东日报》。

《泰东日报》第七版 “……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其中:

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

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

故此历史上曾有二人转"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后来各路表演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表演的侧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王铁夫 、靳蕾 、陈钧、孙红侠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莲花落;

任光伟、冯娴(王凤贤)、王木箫 、杨朴认为,二人转起源于东北大秧歌;

李映、赵凤山、徐杰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祭祀歌舞;

宁业高更是语出惊人:“安徽是二人转的故乡, 二人转根在安徽凤阳,其艺术母本就是名闻天下的艺术奇葩——凤阳花鼓。”

杨朴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二人转进行了原型阐释,认为“二人转的文化之根在5000 多年前的东北女神文明文化模式之中”,“二人转起源于红山文化圣婚仪式的‘二神转’;圣婚仪式的‘二神转’是由萨满装扮表演的原始戏剧;萨满主持的‘二神转’经由东北民族民间舞蹈逐步转换为东北大秧歌;东北大秧歌的‘一副架’转换成二人转。”

普遍认为的观点,二人转的形成和发展是东北文化同中原文化相结合、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结果,二人转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百戏杂艺演化而成。

东北‘二人转’,是以东北民歌、东北秧歌为基础,在充分吸收东北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以及流传在我国北方的莲花落、十不闲、凤阳歌和京剧、梆子、皮影等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东北人民喜闻乐见的融歌舞、说唱、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

二人转第一次出国是在1951年。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性演出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著名二人转舞蹈家马力在老艺人艾小辫、李文清指导下编排了二人转扇子舞《扑蝴蝶》,1951年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赞扬,同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金质奖章。

1952年3月,辽宁省民间艺术会演时在安东(今丹东)举行,“蹦蹦”改称“二人转”,“二人转”名称才开始在东北推广。

1952年梅兰芳在当时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观看了李泰和胡景岐表演的《姚大娘捉特务》,对二人转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二人转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将人物演活,并且能够演现代戏,很值得京剧学习。

梅兰芳指出:“京剧和二人转都是艺术之花,各有所长。”

1953年3月,黑龙江省文工团演员李泰、胡景岐参加东北赴朝慰问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了二人转《三只鸡》,反响强烈。

抗美援朝时北市场的二人转园子当中,二人转艺人都会用小帽的形式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过去有个《大杂调》,二人转演员有的还会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如前苏联歌曲《红梅花儿开》《喀秋莎》。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二人转”这一名称也开始在全国推广。也就是说在二人转发展史上的200多年,它的名称一直未固定,“蹦蹦”、“小秧歌”、“春歌戏”、“半班戏”等都是它的曾用名。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1954年6月中国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两国文化交流也逐步增加。1954年7月,东北文工团在欧洲演出了二人转扇子舞,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高度赞扬。

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

60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崔庸健元帅访问黑龙江,在哈尔滨观看了省龙江剧院张淑芳、韩世珍、白凤兰表演的二人转《杨八姐游春》《回杯记》等节目以及一些龙江剧片断,周总理说:“二人转的基础很好,要创造出人民喜爱的龙江剧,更要发展二人转。”

1974年12月,辽宁省丹东歌舞团的二人转演员陈莹、姜亦亭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演出二人转《女队长》。这个时期二人转参与的国际性演出虽然不多,但促进了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展示了东北地方艺术的风采,并且为以后的国际交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二人转参加的国际性演出大量增加,并且开始参与带有比赛性质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1983年8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石清照教授是“中国演唱艺术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十分热爱中国曲艺。在沈阳观看了张桂兰和刘景文表演的二人转《杨八姐游春》《放风筝》,并介绍了每个曲牌的音乐特色及适合表达的感情,石清照对二人转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9年7-8月,由崔凯担任领队、马力担任导演的辽宁地方戏艺术团一行15人赴日本富山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演剧节。代表团分别来自31个国家,中国的二人转节目作为压轴剧目博得了满堂彩。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考虑到“二人转”一词较难翻译,中国代表团使用了“东北地方戏”一词,恰好与该演剧节的学术讨论题目“区域性戏剧的国际理解”相吻合。由于组委会规定演出时不设同步翻译、不打字幕,并且观众的语言、文化、风俗各异,中国代表团面临的挑战很严峻。8月5日晚7时50分,辽宁省地方戏艺术团在富山县民会馆登台亮相。最后李静、潘长江获个人演技奖,何方涛获得服装设计奖,艺术团荣获集体银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1991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访问日本,演出《老汉背妻》《夫妻串门》等剧目,以独特的技艺博得了日本观众的喜爱。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在新的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

2001年,由赵本山发起组办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1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北京古巴大使馆为古巴和拉丁美洲使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演出,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因为阿根廷有一种戏剧,也是“一人演多角”的,同二人转的表演很相似,观众在表演中找到了知音。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2007年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赴新加坡参加《春到河畔迎新年》专题新春游园晚会,演出《猪八戒拱地》《老汉背妻》《西厢观画》等经典剧目。

2007年2月,辽宁民间艺术团赴美国演出,反响强烈。

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2007年6月和2009年6月出访日本,2009年2月出访法国,三次演出中都包含二人转,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2008年5月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的青年演员赵小龙和马晓慧赴英国为当地华人演出了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和精彩的一指禅、手绢功等绝活。

2011年11月,吉林省文化厅整合了省民间艺术团(国有)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民营)的演艺力量,组织了名角名段,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连续奉献了三场精彩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丰富了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内容。

2011年12月,在辽宁省侨联组织下,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赴加拿大和美国巡演一周,向当地华侨进行慰问,在多伦多、纽约和旧金山三市先后进行5场演出。表演以唱为主,观众虽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南方华侨为主,还有部分外国人,但反响很好,返场要求十分热烈。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2012年1月由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的具有丰富吉林地域文化元素的大型综艺晚会《中华风采》赴英国演出,受到好评。

2012年1月,由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主办的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吉林歌舞团的演员们进行了精彩的二人转表演。

东北 二人转;关于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2012年10月27日,辽宁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一行38人前往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 129 views
    A+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4日 02:00:00  所属分类:知识经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