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西游记》网络白痴,家喻户晓的故事,近几年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大众对《西游记》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猪八戒其中是天庭派到取经队伍里的间谍,由于猪八戒演技高明,最终也没有漏出马脚。现实的历史中是否存在犹如猪八戒一样的人物,无人质疑过其间谍身份?那么我们就将历史的齿轮倒回明初的一场纷争,让我们认识一下此次的主角。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猪八戒形象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公元1402年网络白痴,朱棣南下大军到达南京城下,与朱棣内心一样无法平静的还有朱允炆的内心,眼看叔叔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只能指望厚实的城墙能够支撑到援军的到来。不得不说,朱棣老爹朱元璋把南京城墙修的坚不可摧,即便是南京城墙上无守卫军,朱棣想要强攻进南京城都是难事,但事实证明,往往坚固的城墙不是从外面强攻进去,而是从里面“腐败”掉的。面对坚固的城墙,朱棣为什么还敢直掏南京城?因为他知道有人会给他打开南京城的大门,这人就是李景隆,明朝名将李文忠之子,他其实一直都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内部的间谍。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南京明城墙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都说“虎父无犬子”网络白痴,对于李景隆来说,虽没有父亲李文忠的能征善战,但绝对不是纨绔子弟。在朱元璋执政时期,能够活下来的功臣以及其后人,绝对不是爱惹事之人,否则朱元璋早就送他们一张地府的单程车票了。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本来李景隆只是默默的做朱棣的内应就可以了,估计黄子澄对“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举荐李景隆为平定朱棣叛乱的大元帅。李景隆此时心里应该有无数的“草泥马”在崩腾,让他好好的做个间谍不好吗?非要举荐他上前线打仗,行动越多是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如果没有黄子澄的举荐,李景隆在史书上的最多记载他为朱棣打开南京城大门,有时候不想出名都难啊!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朱棣画像

网络白痴:被无数史学家认为白痴的李景隆,果真如此还是选择为朋友身负骂名

李景隆率领着建文帝朱允炆给他的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北方。此时,朱棣援救永平,不北京城内,只留下其长子朱高炽驻守北京城。五十万人对战1万多人的守军,分分钟就有可能攻破北京城,如果北京城被攻破,朱棣可没了落脚之地,随之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将宣告结束。

朱棣难道真的对其长子朱高炽有信心?对其长子有信心绝对是有,但他也知道此次主帅是李景隆,关键时刻会帮助他的。明眼人都知道,北京城池坚守不住太久,毕竟人数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两军在交锋几回合后,建文帝方瞿能发现守军漏洞,抓住机会,眼看就要将城门攻破,恰巧就在此时他却收到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史书上对于此处的记载是李景隆怕功劳被瞿能抢去,下令停止进攻,才使得燕军有喘息的机会。时机拿捏的如此准确,原因如此荒唐,如果不是对全局有准确认识怎么能够把时机把握的如此准确?换句话讲,即便是瞿能攻破了城门,最终的功劳也是李景隆指挥恰当,为什么还会有如此荒唐理由出现呢?很明显,李景隆是在为朱棣争取时间。

古代战争场面

暂且说由于李景隆的狭隘之心,为朱棣赢得了回归救援的时间,朱棣大军一到,李景隆撇下众军独自逃跑,造成了南军大败。按照正常剧情的发展,李景隆应该被建文帝痛批一顿,然后再不会重用,然而有意思的是李景隆的举荐人黄子澄害怕此事影响自己的仕途,结果帮助李景隆把此事隐瞒了。此时的李景隆应该非常感谢黄子澄的“十八辈祖宗”,是黄子澄让他有了第二次与朱棣交锋的机会。

古代战争场景

李景隆第二次整理好军队,此次有60万大军在他手里,他要与朱棣在白沟河决战。南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另外此次南军还有瞿能、平安等大将,朱棣的军队坚持不了太久。前有追兵,后无援军,朱棣是何等的绝望,他的“皇帝梦”到此马上就要结束了,不,他还不想结束,他想最后刷一次阴招,朱棣骑马跑到河堤的最高处,不断的挥舞马鞭作出召唤人的动作。作为南军主帅,李景隆明白此时朱棣已经无人增援,朱棣有多少人马,他还是非常清楚,即便是有增援,又能把六十万大军如何呢?但他不能眼看朱棣被抓,所以在这关键时刻他下令停止追击,表面看是他中了朱棣的阴招,实际是他为朱棣赢取喘息机会。朱棣最终赢得白沟河之战,主要原因是大风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如果没有李景隆这次脑残的决定,估计朱棣也不会胜利,更何况,谁知道李景隆的帅旗是不是真的大风刮断的呢?

李景隆剧照

李景隆接连两次失败,致使攻守形势逆转,朝廷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朱棣因此也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北京保卫战以及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每次所做决定都是影响朱棣未来前程关键时刻,为何如此凑巧?如果李景隆只是单纯的智商堪忧,为什么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呢?据此推断,李景隆应该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边的卧底,没想到由于黄子澄的提议,硬生生给李景隆加了这么多戏份。

战争场面

据史书记载,李景隆与朱棣是从小的玩伴,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想要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帮助朱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就比如说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如果过早亦或是过于积极为迎接朱棣做准备,下场就如徐达之子徐增寿一样被建文帝处决。事实证明,李景隆选择开城门投敌时机恰到好处,所以说李景隆心怀大智慧,他用让别人看似“白痴”的方式帮助了朱棣,留下千古骂名却成就一位千古一帝。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