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05式冲锋枪的消音器是和微声弹配合使用的qbz95b。也就是说拆掉消音器使用也很常见。
而现代使用的消音器绝大多数都不会降低射程和精度,很多时候还对射程和精度有利。
这就得从枪械消音的原理讲起。早期的消音器实际上就是把枪口堵住,消音器顶部是橡胶套嘴,并且已经预先切割了2条呈十字形的缝隙,子弹从里面挤出来达到消音的效果。
就和尖叫饮料的喷嘴差不多。这样的消音器会降低射程和精度。
现如今采用这类消音器的主要原因是要降低子弹的出膛速度。因为对于超音速飞行的子弹,其产生的弹道音爆无法消除,无法有效消音,所以就加个这样的喷嘴来降低子弹速度。
05式冲锋枪有两种子弹,一种是超音速轻弹(不装消音器时使用)。另一种时亚音速重弹(配合消音器使用)。要想有效消音,子弹必须是亚音速弹,这样才能消除音爆。
所以05式冲锋枪的消音器式这种,当子弹出膛时,让发射时的高压气体逐级膨胀,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噪声。
实际上这种消音器就是现如今广泛使用的消音器,不仅能提高射程,提高精度,而且还能降低后座力。这是因为,气体逐级膨胀,这样的话,在子弹出膛时,高压气体造成的反推力峰值就降低了,虽然作用时间更长,但是后座力实际上是降低的。就好比,我使劲打你一拳,你会后退,但是我轻轻推你,你就不会后退。
05式冲锋枪本身的性能是非常优秀的。当使用微声弹+消音器时,在枪口侧面2m位置上,产生的噪音仅有76分贝(70分贝的声音大小大概就相当于卖菜的大爷吆喝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枪声,只能听见枪机内部机械部件活动的撞击声,而与之相比,大多数突击步枪使用消音器后的枪声在130分贝左右。而且在姿势正确有依托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后座力,射击前后枪口轴线基本没有偏移。
05式冲锋枪的优秀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继承了95式的优秀平衡性。
(枪管,重心,抵肩位在一条直线上)
战斗步枪,卡宾枪,侦查步枪,精确射手步枪有什么区别?
确实有点容易混乱。
“战斗步枪”(Battle Rifle)这个名字很少出现,它是北约一段时间内曾经使用的名词,一般用来指北约战后装备的那些步枪,现代喜欢理解为块头较大的那些自动步枪。
其标准定义是:“可通过拆卸弹匣供给弹药并发射全威力步枪子弹的军用步枪”。
这个词儿涵盖面很大,从半自动到全自动步枪都有,比如M14步枪,FAL自动步枪,G3自动步枪等等。
这些枪械使用了7.62*51mm的全威力步枪弹,威力巨大,在当年就是以“战斗步枪”进行的定义。
但问题是,它们与“突击步枪”(Assault Rifle)的概念很多时候是重合的。
比如M14自动步枪,很多人仍然称它为突击步枪,它在越战时的身份亦是如此,要么就干脆被称为“自动步枪”。
M14因为使用了全威力弹药,其连发可控性极差,因此后来被强行取消了全自动能力,变成了半自动步枪,再后来更被小口径的M16突击步枪取代,结束了自己的时代。
但美军并没有扔掉M14,他们将之进行了改进,配发给特种部队使用,充当“战斗步枪”。
此时概念又模糊了,许多M14实际是作为“精确射手步枪”(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在使用的。
比如M14EBR,全称“Mk 14 Mod 0/1 Enhanced Battle Rifle”,名称上是“增强型战斗步枪”。
它有22英寸长管和18英寸短管两种枪管,前者普遍被拿来狙击,完全就是“精确射手步枪”,后者则被海豹们拿来打CQB,干的是“突击步枪”的活。
这些年炒得热气腾腾的SCAR自动步枪也是个例子,美军称之为“特种作战部队战斗突击步枪”,即“SOF-Combat Assault Rifle”(SOR=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特战部队)。
“Battle”被换成了“Combat”,“战斗步枪”的意思却没变。
SCAR可通过更换部件,进行5.56NATO和7.62NATO两种子弹的转换,所以称其为“战斗步枪”没毛病,但它又随时可以是一支“突击步枪”,美军又不爱用“自动步枪”这个词儿,便只能“Combat”咯。
让人头晕的是,FN公司后来又推出个FN SCAR 20S,这款直接被定义为“精确射手步枪”了。
再说卡宾枪。
卡宾枪(Carbine)是个很古老的词汇,它源于欧洲古代骑兵的短骑枪,后来成为骑兵用短枪的代名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卡宾枪的名称也愈发的混乱,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他们管98k也叫“卡宾短枪”(Karabiner 98Kurz)。
98k也是款二战常用的“精确射手步枪”,或者干脆就是“狙击枪”,德国人将量产货中优选的良品安装上枪瞄,然后配发给前沿部队打狙击。
还有我们熟悉的盒子炮,它也有“卡宾”的时候,虽然打的是7.63手枪弹,耍的是长苗子,人家就要叫卡宾枪你吃了它?
美军的M4卡宾枪就更不讲道理了,它其实只是M16的改进浓缩版,但这么一短,立马就“卡宾”了。
据说因为这些枪最初的立意是为载具中的士兵提供的,而这些部队在美国军事文化中被理解为骑兵(如骑1师、空中骑兵师等等),骑兵用的枪,那不就是卡宾么?
可能美国人也觉得太硬了点,所以有些标注上都是“Assault rifle, Carbine”两个标签并行,免得某些小白看不懂。
某些解释还将M4卡宾定义为“a light automatic rifle”,即“轻型自动步枪”。
无独有偶,德军G36突击步枪的G36K型也被称作“卡宾枪”,而且与毛瑟K.98K一样,它这个K也是Karabiner的缩写。
有趣的是,在G36家族中还有个“短卡宾枪”乘员,“G36C”,不过这个C不是Carbine的意思,是“Commando”,即“突击队员”,也不知是谁将“突击队员型”翻译成了“短卡宾”。
除了骑兵文化情节外,可能在如今的西方观念里,“卡宾枪”已经与轻量化、短管化的突击步枪划等号了,所以它们有时候还有个我们更容易接受的名字——短突击步枪(Short assault rifle)。
短突击步枪命名的枪械很多,比如AKS-74U、QBZ-95B、SIG-552等等。
“侦查步枪”(Reconnaissance Rifle,Recce)这个词儿就纯粹是个不规范用语了,目前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相关武器标准。
据说其概念发源于海豹部队自己修改的枪械类型,他们称其“SEAL Recon Rifle”(海豹侦查步枪),结果带动了相关的命名,将这个时髦的词儿搞得到处都是,连玩具商都跟风了。
实际上,海豹改制的这些所谓“侦查步枪”,很多都是前面提过的M14EBR、M4卡宾枪、HK416等等,其本质仍然是“精确射手步枪”,只不过海豹部队更侧重于一枪多能,在维持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通过装备泛用来给自己减负。
所以,很多概念都是互相侵占、混淆的,一般都是怎么用怎么叫,在合适的战术条件下,哪怕M4也能被叫做“狙击枪”。
只能说真别跟这些军火企业、美军等较真,他们爱怎么叫怎么叫,咱不看广告,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