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仁的贾鲁在哪里:据说元朝的贾鲁是水利专家,治理黄河十分厉害,是真的吗?

是的宽仁的贾鲁在哪里,元朝是有一个水利专家叫做贾鲁,字友恒,元代高平(今属山西晋城)人,对治理黄河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当时治理黄河的情况吧。

宽仁的贾鲁在哪里:据说元朝的贾鲁是水利专家,治理黄河十分厉害,是真的吗?

至元四年五月,连下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暴溢,河南、山东一带沿河州县全部遭了水患,几十万百姓沦为难民。元朝政府却束手无策,以致水势不断扩大,向北侵袭。到了至正八年正月,黄河又一次暴涨,淹没了沿河州县,情势更为危急。史书上记载宽仁的贾鲁在哪里:

宽仁的贾鲁在哪里:据说元朝的贾鲁是水利专家,治理黄河十分厉害,是真的吗?

“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宽仁的贾鲁在哪里。”

(《元史·贾鲁传》)

意思是说,向北侵袭了安山,沦没了整条运河,绵延到了济南、河间一带,将毁坏这两地漕司所属盐场,实际上已经妨碍了国家的经济。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这次黄河水患导致运河中断,那么大都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无法供应;水浸河间、山东两地的盐场,势必减少元朝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有道是“经济决定一切”,元朝政府国库早已空虚。而且自从河患发生以来,灾区百姓流连失所,饿殍满地。百姓们走路无路,只能纷纷起来反抗,有的抢劫商旅,有的攻击官府,各地开始暴动不断,起兵反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贾鲁是个很务实的科学家,在至元四年第一次黄河泛滥的时候,他就亲自去了灾区现场,实地考察、还测量地形、绘制地图,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两个治理黄河水患的方案:

第一,他建议修筑北堤,用来制衡黄河泛滥。这种方案用的时间较短,耗费人力和财力也较少,但是治标不治本。

第二,他建议疏塞并举,疏通黄河向东流,想办法恢复古道。这样治理的效果会更佳,当然耗费的人力和财力也更多

可惜,当时脱脱不在朝中,他的建议没有被元朝政府采纳。到了第二次黄河暴涨的时候,脱脱恢复了相位,决心治理黄河,于是召开了会议,邀请贾鲁参加。在会议上,贾鲁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史书上记载:

“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

(《元史·成遵传》)。

其实这个方案就是他的第二个方案,采取疏塞并举的措施。脱脱当场拍板赞同,当时开会的还有一个工部尚书叫做成遵(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部长)有些不高兴,当场与之争辩起来。脱脱完全不顾,坚定地说:

“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

(《元史·脱脱传》)

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很难做,就像是有难治疾病,自古以来,黄河水患就是难治的疾病,现在我要彻底去除这个疾病!可见,脱脱当时的决心有多大。

在脱脱的大力支持下,于至正十一年四月初四日开始,元顺帝正式批准治河,并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管治理黄河的一切事物。贾鲁也不辱使命,按照疏塞并举、先疏后塞的工作方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完成了治理黄河的巨大工程。

脱脱和贾鲁治理黄河的功劳是永垂不朽的,但是结果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当然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或许是我脑洞大开,大家看看罢了,别太在意)。当时元朝为治理黄河,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结果搞得是民怨沸腾,终于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领导的民工起义,后来朱元璋也加入了这支反元队伍,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试问元顺帝要是想明白了这般逻辑,会不会不跳出棺材呢?

请问姓氏贾的来源?要详细的?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   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于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惬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另一支是“以邑为氏”的贾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汉朝时期的贾姓,已有人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到了唐、宋时期,贾姓居民已播迁到江南的许多地方。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贾姓历史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西汉水利家贾让,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黄河的历史,于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   西汉政论家贾山,文帝时,以秦的兴亡为喻,上书言治乱之道,强调纳谏的重要,并以兴礼义为劝,名为《至言》。   东汉贾徽,史书称其是贾谊的后裔,作有《左氏条例》21篇。   东汉贾秀玉,贾谊的9世孙东汉时任武威太守,其之子贾衍,任兖州刺史。   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所著的《经传义诂》、《认难》等百余万言,在学术界垂名不朽。   太学生首领贾彪,为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   东汉末年贾诩(147—224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被称为鬼才。   西晋贾充,晋初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其女名南风,为晋惠帝皇后,曾擅政十年。   北魏贾贾思勰(472-499):今山东益都人,北魏农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实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唐代贾氏有两人任宰相,一个是沧州人贾耽,同时又是地理学家;一个是河南人贾餗。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北宋贾宪,数学家。   贾似道,南宋权臣,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元代贾鲁,水利家,顺帝时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征发民工15万、军士 2万,堵塞黄河决口,使其恢复故道,南流合淮入海。   元末明初贾仲明,戏曲作家。   贾凫西,明末鼓词作家。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