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时间或是伪命题的心得

原标题:时间是伪命题的心得

  卖时间或是伪命题的心得

  年轻读者更习惯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移动阅读规模已十分庞大,中商情报曾预测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能达到160亿,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在此趋势下,出现了一些气质不太一样的阅读产品。

  网易蜗牛另辟蹊径,想当售卖时间的人

  尽管市面上已存在很多阅读产品,但腾讯和网易还是在QQ阅读和网易阅读各占一方天地之后,又上线了新的阅读产品,即微信阅读和网易蜗牛,尝试社交与深度阅读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下面要提到的是网易蜗牛。

  网易蜗牛上线不足一年,却有不俗的表现。上线以来,网易蜗牛连续斩获了豌豆荚、小米商店等国内应用商店的相关奖项,如设计奖、金米奖;并获豌豆荚“设计奖”年度应用,入选了《APP Store2017年度精选》。网易蜗牛和市面上已有的阅读产品较为不同。

  与传统按章、本购买电子书的模式不同,网易蜗牛的模式则类似图书馆租书模式,采用与线下图书馆一样的借阅方式。并且网易蜗牛书库的图书均为出版过的正版图书,读者可以每日领取1小时免费阅读时长后阅读书库的任一书籍,若觉得时间不够用,可选择购买时长延长阅读时间,累积阅读时长可获得蜗牛壳用以兑换书籍。网易蜗牛摇身一变,成了售卖时间的人。

  免费1小时其实已超出国内读者平均阅读时长,极光大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份额最多的几款阅读产品,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长都不足1小时,QQ阅读用户的每日平均使用时长为51分钟,掌阅用户的每日平均使用时长为31分钟。碎片化阅读习惯下,多数人很难在1小时内阅读完一本非快餐书籍,每日免费一小时阅读的设置也可以激励用户每天使用,珍惜阅读时间,有效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和留存度。

  同时,在传统按章、本收费的阅读模式下,用户只能通过简介、评论以及阅读部分章节挑选书籍,而每日免费阅读一小时为用户提供了试读的机会,有效降低了试错成本。即使用户不使用网易蜗牛阅读,也可将其作为一款图书决策工具。

  在线上图书馆之外,网易蜗牛也试图通过“领读”区和“提问”区搭建起一个阅读社交平台,将用户划分为两种角色,即领路人和寻路人。“领读”区,相当于豆瓣的书单兼书评功能,邀请了马伯庸、鹦鹉史航等职业创作人或KOL入驻,作为领路人,撰写专业书评,推荐精品书单,帮助用户挑选书籍。

  而“提问”区则像一个小型知乎,许多书下面都有“阅读该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样的问题。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学习,消化书籍中的内容,但传统评论方式只是单方面评价,并没有产生交流,对帮助用户理解书籍内容的作用也不大。而网易蜗牛从“提问”区到“领读”区,能倡导互助阅读、阅读并输出,让阅读变得有价值,也能将普通用户渐渐培养成核心用户。

  网易蜗牛回头当起卖书人,时间付费是伪命题?

  时间付费模式是移动阅读产品中的一个创新举措,也为网易蜗牛带来不少荣誉。但是,以售卖时间脱颖而出的网易蜗牛,却在最近的更新中,回头当起了卖书人,增加钱包充值和蜗牛壳购买功能。前面提到蜗牛壳可以兑换书籍,如此也就成了变相的按本购买形式。网易蜗牛拾起传统卖书人的角色,可见基于领读社交的时间付费模式可能有不少瓶颈。

  网易蜗牛的书库只有出版书籍,吸引来的读者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出版书爱好者,此类读者中部分为纸书爱好者;另一类则是有深度阅读能力,或是想培养深度阅读能力的读者。网易蜗牛作为一个移动阅读产品,其每日免费阅读一小时的功能对部分读者来说,存在缺点。

  国内读者的阅读时长不足一小时,是由于国内读者的阅读能力呈两极化。习惯碎片化阅读的人,消耗不完这一小时,也无法长时间阅读,网易蜗牛的免费一小时退出阅读界面后会中断计时,也可佐证不少人是分时段阅读,这部分读者养成深度阅读有难度。而具备深度阅读能力并且能够长时间阅读的人,每天持续阅读时长可能并不只一小时,或许他们会购买时长,但此处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即手机液晶屏非墨水屏,并不适合长时间阅读。

  同时,这两类读者其实也代表了两种阅读模式,即碎片化阅读和精读。精读一本书需要反复翻阅、做笔记,毕竟精品书籍并不是阅读一遍就能理解消化,网易蜗牛主打免费阅读一小时,用户虽能免费畅读,却不能享受书籍的“拥有权”。一小时的设置更适合碎片化阅读模式而不是精读模式。

  网易蜗牛设置领读区,或许是想提供知乎一样的交流平台,让阅读履历丰富的头部读者向普通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内容。但就如同知乎壮大之后,许多用户感叹头部用户流失了一样,领读区的内容也良莠不齐,推荐书评不是出自马伯庸等KOL,也有不少内容存在蹭热度之嫌,比如在《芳华》、《妖猫传》播出之后,领读区不少帖子均是推荐与这些热门电影有关的书籍。试问用户看完电影之后若有对相关书籍有兴趣,真的还需领读人推荐嘛?这些内容的价值有待商榷。

  作为内容为先的网易系产品,也有人将网易蜗牛比网易云音乐。但两者受众数量悬殊,并不具可比性,阅读门槛比听音乐的门槛高,有阅读习惯并输出的人比喜欢听音乐并讨论的人少上许多。

  国内读者的阅读能力不足,缺乏辨识能力。从微博浅显的内容尚有许多人理解不了或理解错误,及知识付费集中在碎片化课程便可看出当代许多人“急于求成”,甚少能静下心来阅读、理解一个作品,而倾向于别人喂到嘴边。这也是知识付费趋势下,没什么墨水的知识骗子也能有受众,思维导图、“三分钟阅读一本书”等快餐内容有许多人消费的原因。从书评的点击率,和提问区寥寥回答来看,网易蜗牛难以形成网易云音乐浓厚的讨论氛围。

  还有一个缺点却与网易云音乐相似——网易蜗牛的正版出版图书数量少。比如网易蜗牛中收录了博尔赫斯的作品,却没有马尔克斯和科塔萨尔的作品,前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是较为知名的拉美作者之一;而后者科塔萨尔更是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非常推崇的作者,当读者了解一位之后,也许会产生阅读其他两位作者书籍的需求,网易蜗牛此时就不如Kindle有优势。再加上网易蜗牛上许多书籍几乎与其他阅读APP重合,内容上又少了不少优势。

  最后,回到前面说的蜗牛壳购买功能,蜗牛壳可以兑换书籍,购买蜗牛壳等于是变向的充值虚拟币购买书籍模式。但是,网易蜗牛的书籍兑换数值设得过高,只有阅读过的书籍才相对优惠,若用户想兑换未阅读的书籍,网易蜗牛在价格上则不如其他阅读产品优惠。

  从时间商人到卖书人,内容平台需提升内容吸引力

  一个内容型产品,吸引用户的核心还是来自于内容本身的吸引力。网易蜗牛从出售时间的商人再到卖书人,又推出视频栏目《精神的壳》,也说明购买时间的模式可能对用户已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只有优质内容才是留住用户的万灵药。

  一方面,网易蜗牛须邀请更多优秀书评人入驻,激励更多的普通读者成长为核心用户,提升领读区整体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补充书库的精品书籍存量。

  此外,年轻消费者不仅习惯了移动阅读,由于工作、生活繁忙,没有过多时间阅读文字类静态产品,而音频产品可以在上下班途中、跑步时作为音乐的代替品,提升阅读效率,所以此类用户也对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有极高的需求。再加上手机屏幕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听、阅交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如今许多书籍也相继开发了有声图书,微信图书于不久前上线了音频产品,知乎客户端近日也增加了语音播放功能……增加音频产品对网易蜗牛来说也是补充内容优势的一个选择。

  综上所述,网易蜗牛推出的售卖时间模式确实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个创新,结合“领读”区和“提问”区打造了一个输出有价值内容的平台,让有深度阅读需求的读者有了落脚之处。但网易蜗牛在最近增加了按本付费模式,也说明售卖时间模式可能进入上升瓶颈,回到传统卖书人角色的网易蜗牛须增加更多优质内容,才能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