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原标题: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2018年8月15日,在离开百度89天之后,全球知名投资加速器Y-Combinator宣布正式入华,陆奇则宣布自己成为YC的001号员工,兼任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此信息一经发布,便引起“贵圈”的一片哗然:有的人看好,有的人看衰。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一路走来,纵观陆奇的整个职业生涯,无疑是神一般的存在:

  陆奇,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获计算机科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执教。此后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98年陆奇加盟雅虎,2006年被任命为雅虎资深副总裁,2007年加盟微软任执行副总裁;2017年,加入百度,担任集团总裁及首席运营官,同年2月被任命为董事会副主席。

  2018年7月,陆奇以家庭原因为由,卸任百度集团总裁及首席运营官职务。自此,他的去留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谜团。

  有关陆奇离职百度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但如今已无继续讨论的必要,因为事情已是过去式,且真实情况只有本人自己知道。

  可如果你认真有点好奇,依我看来,其实一句话就能总结,即:陆奇只不过是经历了职业经理人所必须面对的宿命。

  这一点,其实早在陆奇2017年1月加入百度时,从“打工皇帝”唐骏写给陆奇的一篇文章中便提到了。如今我将它献给好奇的你。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这篇文章很长,如果你懒得仔细看,那么我为你总结了文章中的要点,是唐骏作为“过来人”给陆奇的3点建议:

  1. 不计名不计权。这句话说明的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其实是老板文化,即便你是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仍要谨记唐三藏的紧箍咒。

  2. 不计较分工。在中国的职场混,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始终都是给老板“擦屁股”的,这不是觉悟高低的问题,而是必须必的问题。

  3. 不计较得失。企业始终是集权主义的企业,凡是一切图谋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最终都会粉碎,所以中国职场的生存之道,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以上3点虽然残酷,但无不道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所面对的生存现实。

  倘若不信,你不妨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公司做大了,老板离开了你会不会死?

  公司做大了,团队离开你有多大影响?

  公司做大了,难道找不到替代你的人?

  想必不用我再问下去了。

  其实,未必要等公司做大了,普通人也可以想一想,即便是此刻,公司离开了你能不能活,老板离开你业务还转不转?

  职场如此,朝代亦然。明明能力相当的两个人,为什么他能做老板,而你要为他打工?道理很简单,无非是机会和魄力。

  所谓机会,就是凡成功的企业家都踩对了势,一不小心收获了时代给予他的红利,从此乘风破浪、顺势而为,这点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指数型思维”》。

  所谓魄力,其实就是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样是机会,有的人只看到风险,有的人看到的则是希望,后者遇到困难甚至拿命去抗,这就是区别。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当然,人无贵贱之分,但有高低之势。

  换句话说,当老板和打工并无本质差别,唯一的区别是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这种不同就是“势差”。

  好比公司的战略问题,一般合格的员工想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好”,而老板想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对”。

  比如公司未来战略要选择做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一般老板想的不是怎么“更好”,而是先要权衡内外部环境、横向纵向的关系、大多数人的声音,然后最终才做出一个“折中”的选择。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少数腰杆子特别直的老板,始终能保持非常坚定地“政治自信”,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海尔的张瑞敏、小米的雷军等等。

  所以,无论怎么说,陆奇在做了近20年的职业经理人后,仍在57岁的“职场高龄”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足以说明中国职业经理人所面对的窘境。

  好,说了这么多,到底明白这些有啥用呢?接下来,我想分享个人的2点思考:

  01、未来不存在公司,只有平台化的组织!

  陆奇选择创业,验证了一个道理:天下没有恒久的铁饭碗。

  这并非是说离开了百度的陆奇找不到更好的平台、更高的头衔。相反,往往能力越大的人,越不甘于寄人篱下,从此埋没自己的人生使命。

  更何况,陆奇选择的YC项目是为创业者投资与加速孵化,做的事情像极了当年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本质上,他笃定了未来的社会是个“赋能时代”。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之所以选择为别人赋能,而不是自己去做某个项目,这与陆奇本事的个性与经历有关,因为他饱受了20年职业经理人身份的禁锢,相比其它人更渴望自由、开放地去做一件事。

  除此之外,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互联网冲击下显露出严重的缺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自身进行改革,将自己变成一个为人才赋能的平台型组织。

  所谓平台型组织,用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的话说:

  “未来的公司会是无层级、无边界的,是一个有更多网络、更少员工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各种信息都会变得透明,再也不会有某个领导可以一手遮天,使偏于一隅的办公室拥有巨大权力。所有人在平台中可以自由协作、自由竞争,最后看的是谁赚的多,而且人要越少越好。”

  比如海尔集团张瑞敏,首先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打散,将企业内部人员拆解成一个个自主创业、自我管理的小团体,大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因此,平台型组织是公司未来演化的必经之路,换个角度说,即便是打工,你也必须具备独自创业的能力,否则就会被平台所淘汰。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02、以“终局思维”面对自己的工作!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话,叫做“向死而生”。

  其实这句话倘若放到商业里,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的「终局思维」,言外之意,就是当我们每做一个决定时,都要把自己放到未来至少3~5年的位置上去思考。

  马云为啥命张勇挂帅All in新零售?李彦宏、傅盛为啥扬言All in人工智能?刘强东为啥一直坚持自建物流体系?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用“终局思维”做事情。这些人是让自己穿越到未来的10年,并用当时的结果反推到现在做执行。

  换句话说,无论商业还是职场,一个人只有找到心中的那个“终”,才会知道应该怎么“始”。

  因为倘若失掉了以终为始的目标感,就会随着努力越发感到焦虑,一旦生活有变,个人的价值感就难免受制于情绪和外界的干扰。

  陆奇人物经历介绍?(学会陆奇人物经历介绍)

  比如投资界的那句老话,“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职场是个频繁重复劳作的大机器,长期置身于其中,会有种“自得其满”的幻觉,好像外面发生的危机与你无关,眼前只有一亩三分地,好坏转眼就是一辈子。

  可不要忘了,未来发生的总会来临。当你在为如今安稳的现状洋洋自得时,可能别人正在点灯熬油地超越你,因为在真正改变来临之前,没有人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会告诉你他曾偷偷做了多大努力。

  就像陆奇离职百度的前一年中,没人能猜到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又究竟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心理变化。

  所以,要想在职场始终保持不败之地,甚至公司垮了你照样坚挺,唯一的办法,就是早早为你自己设计“终局”,然后沿着这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

  毕竟,无论你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这些只是你实现目标的过程,而非“终局”。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本文由墨多先生(ID:mrmoduo)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国际互动英才奖得主,连环创业者,专栏作家,关注职场与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