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有阿:阿弥陀佛的\"阿″应当怎么念

原先"阿弥陀佛"的"阿"字,大家都念e。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念祖百度有阿、净空诸人,尤其是净空宣扬《无量寿经》会集本后,《无量寿经》原来一直流传的康僧铠原译本也没人念了,"阿(e)弥陀佛"也都念成了"啊(a)弥陀佛"。其实在中国古代,"阿“作为无意义的语气助词才念"啊",比如"阿姨"、"阿哥"、"阿姐"等,你把姨、哥、姐前面的"阿"去掉,原字原词的意思并不会改变,加上"阿"只是念起来更顺口。而作为实词应当念e,比如:东阿阿胶的"阿",不是可有可无的助词,不可随意去掉。“阿弥陀佛"的“阿"也是这样,是实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无量"的意思,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气助词,所以应当念e。

说到"会集本",不妨多说两句。由于译者不同,即使同一译者,由于流传的原因,也会有多种版本,比如《红楼梦》有甲戌本百度有阿、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戚宁本、蒙古王府本、列宁格勒藏本等众多版本,《红楼梦》问世才上百年,也没人把上述不同版本会集一下,搞个"《红楼梦》会集本",何况流传了上千年的佛经?作为个人研究、介绍,你可以会集、整理一下,但作为大众流通,还是要尊重原译原作、尊重历史,读者用哪种版本,由读者自己选择,后人不可任意篡改、掩盖、掩灭历史!

细说闽南语称谓中的“阿”、“大”、“小”、“仔”

闽南宗族文化兴盛百度有阿,而丰富繁多的亲戚称谓恰恰是闽南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闽南亲戚称谓中有几个很常用的搭配字,很多若只看字面意思,常常会误解。比如大伯并不是指伯父,姨仔并不是指阿姨。今天就来细说这些称谓中的常用字。

百度有阿:阿弥陀佛的\

百度有阿:阿弥陀佛的\

百度有阿:阿弥陀佛的\

阿,是闽南语很普遍的用语,用于表达亲近感,如阿杰、阿阳等。而在亲戚称谓中,阿除了有亲近感的意思,还一般用在指老大。比如阿伯,一般指大伯,然后接二伯、三伯;阿舅,一般指大舅舅,然后接二舅、三舅;阿姑,一般指大姑姑,然后接二姑、三姑。而闽南语中一般说的大伯、大舅,另有含义,我们下文会说到。

大,小,顾名思义就是指比我们大或小的,在闽南语的亲戚称谓中,却大多用于平辈上。比如大伯,是指丈夫的哥哥;大伯姆,是指丈夫的嫂子。而小叔,则是指丈夫的弟弟,小婶是指丈夫的弟妹。而对于丈夫的姐姐,一般叫“大娘姑”,而对于丈夫的妹妹,则叫“小姑”,这种区别不知是否有长姐如母的含义在其中?

而大舅,指妻子的哥哥;大妗,指妻子的嫂子。大姨,是指妻子的姐姐。然而,对于妻子的弟弟和妹妹则不称“小舅”、“小姨”,而是称“舅仔”、“姨仔”。还有对于妻子的姐夫妹夫,就没有用大小去称谓了,而是称“同门”。而对于妻子这一边的长辈亲戚的称呼,则会加上“丈人”。如妻子的叔叔,称“丈人叔”;妻子的伯父,称“丈人伯”;妻子的爷爷,称“丈人公”。等等。这种细微的区分,除了体现内外有别,可能还和男权社会的观念习俗有关。

不过,“大”“小”“仔”这些称谓一般是用来对外指称的,当面却不能“大伯”、“小叔”、“大舅”、“小姑”这么叫,一般该叫哥的要叫哥,该叫名字的要叫名字。或许和这些字不如“阿”字有亲近感有关。

在闽南,对于祖父一辈的称呼一般会加上“公”和“婆”,如伯公,是指祖父或外祖父的哥哥;姆婆,是指祖父或外祖父的嫂子。这些用法和其他地方的如“大爷爷”、“舅奶奶”用法差不多,然而其他地方对于女性的称呼比较少,如“姆”、“妗”则是闽南保留的一些古汉语用法。这其实也和闽南宗族社会不仅重父权也重母权有关。